今日实时汇率
1 美元(USD)=
7.2771 人民币(CNY)
反向汇率:1 CNY = 0.1374 USD
更新时间:2025-01-23 08:02:31
股价和
房价之间没有因果关系,而是他们的涨跌都在同一个原因上,就是政策导向,都是炒做预期,当投资者看淡后市的时候就跌,看好后市的时候就涨。
股票价格无论什么时候都是由
股票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的,短期和长期都是这样。
股票的价值和人们的预期是影响需求和供给的重要因素,比如
股票内在价值的上升导致更多的人看好该
股票,也就有更多的人想要买该股票,所以其需求上升,最终价格上升。 但同时也存在着其他一些影响供给和需求的因素,比如市场操纵,政策等等。这些因素都可以在短期内对供求造成相当大的影响,最终表现给股价的大幅度波动股票和
房价的关系影响
房价的因素非常多。其一,从直接看,主要是供求关系;但房子有了“炒”的金融属性后,不能简单拿人口需求多少和房子供给数量做简单比较。其二,土地价格直接决定
房价,建材价格也对
房价有一定影响,任何开发商都不会赔本出售商品房。其三,货币贬值或通货膨胀对房价影响也非常大。30年前在一个小县城1万元可以买到一处宅子,现在要卖到三四十万,道理和当年076元可以买到一斤肉而现在需要12元才能买到一斤肉的道理一样。其四,近几年房价暴涨与
股市、实体经济不振有很大关联,民间资本的逐利性导致大量的钱在投资升值其它渠道无门时进入房地产业,等量的房子对应更多流入的资金,是暴涨的原因。其五,从目前看,政策对房价是一种抑制因素,而棚户区改造又助推着房子需求。其六,城市的发达程度及产业发展吸引人口,而人口的流入增加需求,可见人口流动也是影响房价的。其七,房子的附属属性影响房价。交通方便的地铁房、可以享受优质教育的学区房、临近商业中心区的住房,价格相对更高。其八,金融行为影响房价。如果存款利率跑赢物价上涨,老百姓就不会冒险去投资房地产,而选择储蓄,问题是现在包括货币发行、存款利率第等存在,存款会被稀释,放在银行的钱会变得不值钱。明白了以上,就知道房价暴涨暴跌都不足为奇了。
股市为什么涨不过房价股票和房价正相反。当股票市场特别红火的时候。房价是比较低迷的。因为股票市场火。人们的资金就往那里走。到那里去赚钱。当股票市场下跌了。人们又把这笔资金拿去炒房所以。房价火了。股票下跌了。股票下跌了房价就火了。房价和
股市关系房价跌,一般对
股市造成不利的影响。1、房价跌了,房地产股票的业绩就会受到影响,所以房地产股票的风险就大了,所以现在房地产股票跌的很厉害。2、反之,房价涨,房地产盈利的预期好,那么他们的股价就爱涨。3、房价如果暴跌,有可能会出现断供,对银行来说很不好,所以银行的股票这一段时间也不好。4、房价跌,房地产开工量小的话,对水泥、钢铁、建材、电器等等都有影响。
股市的涨跌对房价的影响社会或市场中的资金有一个总量,当房市火爆时,说明预期升值投资价值大,或刚需焦灼。资金大量拥入楼市时,股市相对缺少资金量,股市易低迷。2008年至2014年房市火爆时,股市一路向下低迷的可怜。而其后,楼市调控力度增大,股市自2015年后从上证1900点多跃升一直到5100点左右。现在是两边都差不多,像一个天平,此消彼长。这样的解答当然不严谨,但一般人通常就这样理解。市场中的大资金,总是希望钱生钱,总会寻找或营造机会。如果房市和股市都不十分理想,小贷之类的事就比较抢眼。真正意义的个人浮动
资产 在过去,中国经济主要是靠投资拉动,政府行为处于主导。但现在已经慢慢过渡到靠内需推动的时代,居民的消费行为对经济增长起到决定性作用,而且这个重要性会越来越大。这时候,居民在消费倾向上的微小变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都能凸现出来了。 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人基本上都没有什么个人
资产,消费完全由收入决定,而绝大多数的收入就是靠工资,而工资高低又是由宏观经济,更准确地说,宏观经济中的实体部分来决定的。 居民的生活消费是完全被动地接受宏观经济作用,特别是国家政策和政府投资的作用。那时候,条件好一点的人能有一些现金和银行储蓄存款或者一点黄金,再后来,又开始拥有些国债和企业证券。中国居民们逐渐累积属于自己的个人
资产,其消费模式也不再是当月吃光工资,有多少用多少,而会开始做长远决策和短期决策相结合,跨期消费。但这些个人
资产收益小而稳定,
资产价值几乎不会发生波动,也不会对居民的消费发生任何意外的冲击和干扰。 1991年国内股市开通,中国居民们开始拥有真正意义上的个人浮动资产。股市的第一桶金和几轮牛市熊市变换行情让很多人积累了大量的股票资产,也让更多人认识到股市的阴晴变化之快,股价的变化无常。相当比例的人因为股市行情的一点波动就会使生活处境和消费能力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当房子有了价格 中国居民的经济生活在上世纪90年代还遇到另外一件大事:房地产市场的放开。这意味着住房不再是免费发放的福利品,房子可以买卖了,有价格了,而且这个价格还会变化,且变化还很快、很大。 当资产价格变动引起居民消费的变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财富
效应”。这个话题在国外已经被研究了很长时间。如前面所说,因为现金和银行存款、债券等资产价值变化很小,一般人们主要讨论股票市场和住宅房地产的财富
效应。早在20世纪70年代,著名经济学家、曾因为创立“生命周期消费假说”而获198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莫迪格亚 尼(Modigliani)就在一系列文章中就提出,假定劳动收入不变,财富每增加1美元会导致美国消费者支出增加5美分。从那时起,资产价值变动对消费的财富
效应就逐渐成为经济学尤其宏观方针政策研究的一个讨论重点。莫迪格亚尼的5美分论断也被广泛引用,包括成为美国宏观经济决策的参考。 之后的研究虽然对这个论断有一些微调,但总体上经济学界承认,财富变动会引起消费变动。 学者们开始区分股票价值变动对居民消费的长期
效应和短期
效应,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长期和短期效应从字面上就可以理解,是仅仅影响当前消费支出,还是会作用到很久之后的消费决策。直接效应,简单来说,就是觉得自己变富了,至少手头变阔绰了,就想多花钱了。 有人就此质疑,股票盈余还停留在账面时候不存在这个效应,“纸面财富”只有真正卖了、套现了、落袋为安了,才可能算是财富。但如果套现了,那只是一次性收益,该股民不会预期将来每次都遇上好运气,不会认为自己的一生收入(劳动收入+资产收益)真的发生重大改善,那么最多有短期效应,长期来看就没有什么了。所以,有人认为间接效应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