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实时汇率
1 美元(USD)=
7.3507 人民币(CNY)
反向汇率:1 CNY = 0.1360 USD
更新时间:2025-01-06 08:02:32
中国的
经济崛起取决于历史性机遇的出现和抓住机遇的能力,二者缺一不可。面对
美国的金融危机和
经济衰退,一次重大的历史机遇可能正悄然而至,今天的
中国比任何国家和任何时候都更具备抓住这一机遇的能力,对此,我们应保持清醒认识。 一、是机遇而不是灾难 1、
中国的货币体系、银行体系和资本市场体系相对独立。纵观当前国际
经济形势,由于发达国家金融一体化的特点,
美国的危机使得欧洲、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无一幸免。
中国是不多的受危机影响较小,相对置身于
美国金融危机之外、并能在这场危机中能够掌握主动权的大国。 由于
中国在货币体系、资本市场体系及商业银行体系上都相对独立,和以
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并不直接相关,这使得我们的商业银行和资本市场并未受到
美国次贷和金融危机过多的影响,从而免受“金融海啸”的直接冲击,这些都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 2、中国的宏观和微观
经济基本面尚好。无论是在改革开放的30年,还是美国发生金融危机以来,中国
经济持续以年均10%的高速增长,这种增长势头并没有因为近年来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经济的衰退受到影响。即使是在美国饱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宏观经济的增长和国内企业微观面的业绩增长仍然是良好的。所以被人称为世界经济衰退沙漠中的绿洲,具有强大的内需市场的开拓能力和强大的经济发展潜力。 3、我国目前的财政和金融状况良好。和国际上主要发达国家遇到金融危机的特点不同:从银行的资产状况看,我们有46万亿元的银行储蓄总资产,其中居民储蓄近18万亿,存贷差约12万亿,资金相对充足。今年以来,虽然企业的资金普遍紧张,但那是由于双紧的宏观政策决定的。一旦我们为应付金融危机采用宽松的政策,就会具备流动性充足的特点。同时,经过2005年以来主要商业银行的上市,治理结构也得到了大的改善,因此,银行的资产质量也是比较好的。从外汇储备看,18万亿美元的储备也使得我们面对这场金融危机有足够的自保能力和应对能力。从国家财政收入看,2007年高达51万亿的财政收入,能使我们有足够的能力在这场危机中保护自己。转自学易网 wwwstudyezcom 4、中国具备庞大的内需市场开拓潜力。对中国的出口会有一定影响,但中国13亿人口和庞大的内需市场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即使在美国发生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虽然美国消费的倒退使得我国出口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庞大的内需市场一旦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启动,是完全可以通过内需弥补出口下降的。从投资的角度,中国庞大的城镇和城市的基础设施有大量的项目需要资金,带动经济。无论是从资金的供应还是从项目的选择上,都有较大的潜力。我们应对美国金融危机的能力是足够的。 正是在这样的认识下,国际舆论普遍把中国当成是世界经济衰退“沙漠中的绿洲”,他们普遍希望中国担当新的领跑者,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站在一起来应对这场危机。一些跨国公司和企业家也把中国当作躲避这次金融危机的避风港和比较选择后的最佳投资地,他们看好中国,投资中国。与此同时,从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危机必然还会带来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新的分工,中国要从制造业低端的打工者向金融和服务业的高端转型。 二、要异船相帮,不要同舟共济 当前世界各国都希望我们能够对美国出手相助,此时我们也应履行大国责任,展现我们和世界主要国家站在一起共渡难关的姿态,把握历史机遇,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寻找双赢模式。 虽然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几乎有一半购买了美国国债和两房债券,但是,目前中美两国仍有一些人士认为,中国应该继续以购买美国国债方式帮美国救市,和美国“同舟共济”。 以中国现有的国力、财力和外汇储备的实力而言,要想拉美国“走出泥潭”是不现实的,而且风险很大。希望通过中国增加购买美国国债或者直接运用中投公司类的主权基金来让中国“上船拯救美国的同舟共济”模式将会使我们越陷越深。如果美国经济衰退进一步恶化的话,最终我们会从“局外”人变成同行者,陷入被动,无法脱身。 因此,我们应从战略高度走出两个误区:一是“美国的金融危机是中国的次生灾难,因此救美国就是救中国”的误区;二是“救美国就是要购买美国的债权和股权”的观点。 面对这场危机,我们应该选择的不是“同舟共济”而是“异船相帮”,也就是我们在美国这条船之外,寻找帮助美国和世界经济走出困境的方式。 三、从振兴
股市入手,帮外先安内 首先,美国的金融危机并不能否定以证券金融为主导,以资本市场为基础的现代金融体系的发展趋势,商业银行的间接融资和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将成为推动我国
未来经济发展的两个轮子。如果说,美国这场危机起源于金融衍生品的盲目创新和过度发展,那么对今天的中国来说,金融业的发展,特别是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发展现状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中国所处的金融发展阶段和美国完全不一样,必须大力发展。 其次,
股市既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政治状况的晴雨表,也是关乎一个国家社会稳定状况最敏感的显示器。面对美国金融危机的冲击,尽管实际上中国的机遇远大于灾难,但为什么国人却感觉身在其间?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由于中国的
股市一年来持续暴跌,且下跌幅度远超美国。为什么中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是世界经济衰退沙漠中的一片绿洲,而中国的
股市却是世界
股市下跌中的重灾户呢? 股市这种状态,从长远看危害极大。第一,将会连带商业银行,单腿支撑社会融资的重任,重蹈2005年银行坏账率过高、存在系统性风险的旧辙。第二,股市不振,对我们实体经济将产生不利影响,这也会在今年的四季度和明年陆续发生。若不及时采取措施激活股市,有可能导致金融业和其他产业、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进入恶性循环,掉入这场全球范围的经济灾难之中。 显然,无论是从美国金融危机的救市角度,还是从中国自身需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需求看,都应从振兴股市入手,激活股市,鼓舞信心。从资本市场入手,抓住机遇。只要找到我国股市下跌与美国不同的主要原因,对症下药,就能事半功倍,迅速走出颓局。 四、走出中国股市下跌是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的误区 从去年10月以来,中国股市的暴跌恰巧和美国次贷危机所导致的海外股市下跌在时间上吻合。股市下跌的偶然重合,使得人们往往把中国股市下跌的原因和美国的次贷危机连在一起,造成市场的恐慌。转自学易网 wwwstudyezcom 然而,仔细分析中国股市今年来持续的暴跌和美国股市受次贷危机影响的下跌的原因截然不同。美国资本市场的下跌,是由于美国经济衰退及金融危机、次贷危机等一系列问题连带导致的。而中国股市这一时期的宏观经济面良好,上市公司的质量和微观业绩面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后都得到极大提升,近两年业绩持续以 50%的速度递增,根本不具备美国股市暴跌的任何基本面条件。 同时我国的股市也与美国的股市体系没有直接相关,其风险并不能直接连带到A股市场,尽管从表象上看,两国股市的下跌都是由缺乏信心所致,但美国投资人的信心缺失是由市场自身规律所致。而中国投资人的信心缺失则是由政策人为所致。在中国,政策因素对股市的影响要比市场自身因素的影响大得多。 一年来,中国股市不仅和美国股市一样下跌,而且比美国跌得还厉害,无论美国股市是涨是跌,中国股市都是跌,美国股市的跌幅至今也不过下跌了30%,而中国股市的跌幅超过了65%,因此,必须走出我国股市下跌是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的误区。中国股市下跌的主要原因不是受美国影响,而是有其特殊的内在原因。 五、导致股市下跌的首要因素是“大小非”和“大小限” 1、“大小非”产生于2005年的股权分置改革。由于历史上中国的上市公司在上市时招股书上说的是非流通股暂不流通,导致股民高价入市。鉴于非流通股要进入流通状态,则将会带动流通股的股价下跌,所以股改就是通过对价让非流通股获得流通权,而在这一过程中,可能给流通股股东带来的损失由非流通股股东给予补偿。 在股改中,由于基本模式采用的是非流通股向流通股送股的模式,例如10送3,即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所持有的每10股送3股。送股后,非流通股股东则获得了流通权。考虑到非流通股股东一送完股就获得流通权市场压力大,于是监管部门又颁布了爬行流通下的“锁一爬二”政策,即非流通股送股之日起 12个月后,可流通上市公司总股本的5%,24个月后,可流通10%,36个月后,才可100%流通。其中,持有公司总股本5%以上的非流通股股东被称为 “大非”,持股5%以下的,被称为“小非”(小非在12个月后即可100%流通)。 我国的股权分置改革从2005年6月开始,到2006年底,1360多家上市公司除100多家外,基本搞完。从进行股改公司的总体情况看,在送完股之后,由于“锁一爬二”的原因,非流通股并不能立即卖出,因此,股市大盘表现为整体的上涨,甚至摸高到6000点。但随着解禁期的到来,“大小非”呈加速度的方式获得了“自由身”,给市场造成极大的压力。 2、关于“大小限”。“大小限”是指上市公司在上市时发起人持有的股份通常要有三年的锁定期,即从上市之日起三年后方可流通。这种流通权限售股票被称作“大限”。但如果在上市前12月内以增资扩股方式认购的股份,则可在公司上市一年后即可流通,锁定期仅为一年。 目前市场上被大家所称的“大小限”是指在2006年5月新老划断后产生的。所谓新老划断是以2006年5月18日为限,在此之后,新上市的公司属于全可流通的公司,已不存在股权分置问题。也就是说,一旦一年或三年的锁定期结束,这些股票不用再通过股改向股民送股,即可自动流出。因此,股民购买这类股票时,就应考虑这种风险。 例如,在海外全流通背景下的股票IPO发行通常的市盈率在8-12倍之间,价格相对较低。然而,我国股市在股改新老划断后,发行的298只股票,发行的平均市盈率高达30倍,最高为99倍的中国远洋(601919,股吧),居然比股权分置时期股票发行的市盈率还高。其原因还是在于我们对“新老划断”这一重要的时点没有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告诉股民从2006年5月18日起买的股票已经是全流通股票了,必须在购买时就考虑到它一年或三年后将自动流出的风险,不要再以如此高的价格在一级市场申购和二级市场买卖。但由于这一宣传几乎就没有进行,导致可怜的股民在不知不觉中仍在按股权分置时的思维购买股票。 3、“大小非”和“大小限”现实与
未来的巨大压力,在2005年6月股改时,我国1300多家上市公司总股本中的非流通股约为4600亿股。而在2006年5月新老划断后,新发的298只股票中,由于像金融、石油和煤炭的大盘股较多,“大小限”竟高达8000亿股,是“大小非”的151倍。而“大小非”和“大小限”两者合计竟高达126万亿股,比18年来两市所形成的6000多亿流通股的两倍还要多。这些股票都是以一元钱左右的成本作价入股的,这和股民在市场上十几元甚至几十元的IPO价格形成鲜明对比。即使股市跌到1000点,“大小非”和“大小限”仍有利润空间。 迄今为止,解禁的“大小非”只有1100亿股,实际卖出的仅有213亿股。那么后面还有118万亿股的非流通股的解禁。而解禁的时间也越来越紧迫,市场在下行中感受到了“大小非”的压力。而“小限”也开始流出,加上对2009年下半年“大限”开始流出的预期,对市场压力极大。所以这是股市抬不起头来的最主要原因。 无论118万亿的限售股在现实中是否会流出,但投资人在考虑投资风险时就是这样的思维,因为现实中存在着它们流出的可能性。如果我们在股市如此暴跌的情况下简单得出股市越跌,限售股就越不会流出,并得出“大小非”和“大小限”不是当前股市下跌的主要矛盾,那我们就找不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对策, 六、大股东自锁减持价格化解限售股压力的零成本模式 如果我们能够得出当前导致股市下跌的主要矛盾是“大小非”和“大小限”问题,那么,再反思我们解救中国股市下跌的一系列美国式救市政策就会发现,无论是减税、融资融券,还是注资回购,都没有对症下药。中国股市缺的不是由于钱导致的信心缺失,而是政策导致的信心缺失。所以,当前稳定中国股市的关键,在于正视“大小非”和“大小限”问题。 当前,只要在“大小非”和“大小限”是导致中国股市下跌的主要因素上取得共识,就迈出了关键的一步,离解决这一难题也就不远了。因为从主观上看,目前中国股市的有关各方,无论是监管者还是股民,无论是上市公司的大股东还是证券公司等中介机构,都期盼股市实现上涨中的多赢。而从客观上看,无论是从中国国民经济的宏观面,还是从上市公司业绩的微观面,都具备股市上涨的外部环境和内在条件。 具体做法是:通过大股东对限售股解禁后的可流通底价进行自愿基础上的锁定,把限售股的问题从简单的时间锁定风险滞后,调整到用价格锁定彻底化解。 1、何谓大股东减持价格自锁。所谓自愿的价格锁定,是指由上市公司的大股东,自愿将所持解禁的非流通股减持的价格锁定在一个预设的可流通底价上。这一价格是指由大股东自己预设一个可流通的最低价格,其所持股票的价格只有高于这个价位才能售出,而低于这个价格,其所持股份将自动锁定,不再卖出。这个价格可以由上市公司根据本公司实情,并参照大盘在3000-5000点时本公司的股价来确定。假设某一公司的大股东自锁的可流通底价定在15元,即所持的股票只有在15元以上才能卖出。如果由于其售出,该股票跌到了15元以下,则会自动锁定。 2、大股东自锁减持价格的程序 (1)大股东提出自锁可流通底价的议案。从公司法律上说,任何一个超过5%的股东都可以提出议案,并按关联交易的法律程序进行表决,而这项议案是对提案人的自我约束,它符合中小股东和整个公司的利益,并无被否决之忧,且在法律上无任何障碍。 (2)该项议案在通过后,要在媒体上公开披露,把大股东自愿锁定的可流通底价公之于众,该项议案和股东大会的其他议案一样,一旦通过,即应被遵守。同时由沪深两个交易所来把关执行。 (3)若公司
未来发生送股和转股,其可流通底价也相应除权下移。 这一议案应是由大股东启动的、自愿为实现股市多赢提出的。其中,最核心的是大股东自愿的价格锁定。 3、相应的配套措施 具体做法可以是:充分利用我国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特点,近860家国有上市公司可由国资委倡导,支持上市公司大股东可流通底价的自锁。而另 800多家民营上市公司则可由证券业协会来统一倡导和协调。中国证监会只需在这一过程中对那些通过大股东可流通底价议案的上市公司给予再融资的优先安排。 4、上市公司大股东实施这一方案的可行性 当前中国股市跌到目前的水平,不仅股市的功能丧失,而且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功能、增值功能也都无法实现。这是一种多输的局面。从笔者和十几家上市公司大股东的接触看,他们愿意通过可流通底价的自锁向市场投资人明确这一信息,打消非流通股随时会流通出来的疑虑,实现其股价的上涨。同样,很多上市公司的老总是对其公司有信心的,但在目前的大盘点位下,什么事也做不了。因此,只要稍加引导,有关各方就能在这一问题上形成共识,因为它符合共同的利益。可流通底价是可以实现的。目前已有一些公司各自颁布了类似的信息,但由于没有形成群体效应,在大盘的整体下跌中,声音微弱,没有发挥出作用。 5、这一做法和股改不是一回事 推进这样的改革措施需做两个说明:第一,上市公司可流通底价的自锁绝不是二次股改。首先,这一措施是大股东自愿提出的,不存在政府有关部门强制推行的问题。其次,可流通底价的确定是由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根据自身的情况在3000点到5000点之间自愿做出的,并无一个外部强加的、千篇一律的价格规定。可流通底价定得低,其股价也会低;可流通底价定得高,其股价则会高。因为不到那个点位,股民就无对该公司大股东减持的疑虑。第二,大股东可流通底价的自锁是一种价格约束,而不是像“锁一爬二”那样的时间约束,风险滞后。 笔者认为,如果这种自愿锁定的提案是一种群体行为,而不仅仅是个体行为的话,是可以化解限售股的系统风险,振奋市场信心的。 6、推出这一措施的时间是关键 长达一年的股市下跌,尽管其负作用已开始在上市公司显现出来,但由于总体看我国的宏观经济面和上市公司微观业绩面还没有走坏,我们通过调整和实施大股东可流通底价自锁的措施,还能发挥作用。若拖到明年,市场和上市公司之间一旦进入恶性循环,即使有好的措施,也将回天无术。因此,今年第四季度是我们通过政策措施扭转股市大盘持续低迷的关键。 七、异船相帮,首选之战在香港 我们要履行大国责任,也承诺和发达国家共渡难关,一个创新性的思维,就是要先在世界资本市场普遍下跌的过程中,寻找一个有利的亮点。让它能够担负起资本市场抬头复苏的使命。而这一点,就中国来说,首选之战,最合适的地点就是在香港。 香港市场60%的上市公司市值都是来自内地的H股公司和红筹公司,香港的经济也主要由内地支撑,但是在金融体系、货币体系上香港完全是和美国货币、金融体系一体化的。如果说在内地市场相对较为独立的背景下,次贷危机仍然产生了较大负面影响的话,那主要是从香港传递过来的。所以,搞活了香港这个棋子,对外可以带动美国等国家的资本市场,对内可以和A股产生良性的互动,而不是通过这个管涌,把境外的风险传递到境内来。 具体做法可以让中投公司把战略重点从美国转到香港,守住香港这一前沿阵地,用过量的外汇储备在香港吸纳H股,起围魏救赵之目的。现在中国只要能够在国际资本市场任何地点进行投入,就会产生巴菲特效应,中国出手了,可鼓舞世人的信心。占领香港桥头堡,我们既承担了大国的责任,答应美国出手相帮,又可实现了一箭四雕之目的: 第一,购买H股,化解外汇储备过高的风险。 第二,此时购买已极具投资价值的H股股票,抛出美元,买回本国基础产业的股权即可保值又可增值。 第三,香港市场外联美国,内联中国内地。我们投向了香港,把香港带动起来,就等于从外部对美国进行帮助。第四,香港H股对A股产生正面的拉动作用,守住了这个桥头堡,就堵住了外界金融危机导入到中国内地的恐慌性的、会导致信心丧失的渠道。 购买H股从香港资本市场上传递对海外资本市场出手相帮的举措。对外,可以拉动其他海外市场的复苏,毕竟在全世界下沉的资本市场中有一个场所 ———香港,已经出现希望。对内不仅不再向A股市场传递负面的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而且H股的复苏还能够带动A股的上涨。打好香港这一战,就迈出了盘活全局的重要一步。 总之,把握这次重大的能让中国历史性崛起机遇的关键是激活内地的A股市场和回购香港“桥头堡”的H股。 预计
未来三年中国宏观经济将由2002至2007年的加速增长期向平稳增长期转变∶一是GDP增速将有所回落,但仍将保持较快增速;二是内需在需求结构中的占比进一步提高,尤其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将显着增强;三是经济和金融结构的转型步伐加快,融资结构进一步优化,直接融资比例将明显提高;四是产业升级和自主创新的力度将不断加大。
未来三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会稍缓,内需渐成拉动中国经济的主力,金融改革加快,产业升级加大。因此,买股要买内需股,能灵活配合金融改革之金融股,有创新、拓大市场能力之制造业股。 2009至2011年,社会层面流动性整体保持充裕,M2维持较高增速,但阶段性流动性紧张的可能性加大。未来三年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充裕,但阶段性资金吃紧频率明显加大; 境外短期资金输入压力总体加大,但“阶段性资金大出”的可能性在迅速上升,这将成为影响未来三年中国经济金融能否实现稳定运行的一个重要的外生变量。 资金明年或大量流出,留心“阶段性资金大出”一词,即是热钱或者突然流走,会对人民币汇价产生冲击,故不要嘲笑那个谓人民币可以贬值的分析报告。阿爷已经对汝作出警告,只不过这个“阶段”何时出现,就只有问热钱的金主才知。如果阿爷在未来六个月仍没有刺激经济之举,而外围经济反见好时。笔者看在2009年上半年或会见“资金大出”。 未来三年资产价格可能在波动中逐步上行。其中,房价在涨势大幅放缓后总体可望呈现小幅、稳步上涨态势,但短期内普跌的可能性较大;2009年股市仍将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震荡有可能加剧,2010和2011年则可望维持在较小震荡中逐步上涨势头。 2010至2011年可望否极泰来,各国政府但如能如愿提早刺激经济,而美国新总统又在新上任后立即生生性性,趁2009年4月前后,美国次按要重订利率的合约数量较少时,搞好美国经济则可捱三年期望改为捱到2009年中,2009至2011年宏观 调控取向及结构性改革预测: (一) 稳步加快资源价格体制改革的进程 资源价格体制改革的总体原则是在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承受能力的情况下,逐步建立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关系、环境成本等因素的市场化价格形成机制。 一是继续加快推进成品油和天然气价格改革,减少对成品油和天然气价格的行政化控制; 二是继续加强煤电联动,推进电价改革,逐步做到发电和售电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输电和配电价格由政府监管; 三是加快供热、供水等公用资源价格改革进程; 四是健全煤炭等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到2011年,内地资源价格可望与国际价格基本接轨,假如2011年时中国的资源价格能与国际价格基本接轨时,不知美国股神巴菲特会否在2010年时再买入中过石油,再推而广之买江西铜业、中煤集体等资源股票。 (二) 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入实质性阶段 首先,逐步将Shibor和国债收益率培育为我国短期和中长期金融市场的基准利率,疏通货币市场、债券市场与信贷市场的利率传导渠道; 其次,进一步放宽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浮动范围,存贷款上下限逐步向同期Shibor利率靠拢; 第三,在推出利率掉期、远期利率协定和利率互换等衍生品交易后,利率期货、利率期权等产品有望推出;最后,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为确保银行体系的稳定发展,相关措施将稳步跟进,其中,预计存款保险制度最早将于2008年底或2009年初正式建立。中国未来股市能跟上美国吗长期持有稳定的股票,或者是采用定投的方式投资稳健的资产,只要是时间足够长都是非常合适的稳健理财和保本增值的理财方式。中国的发展从长期来说必然会导致A股的长期牛市,而银行股一贯是牛市中挑大梁的存在。中国银行业经营环境的特有优势,实际上大家比较一下全球银行业,中国银行业的外部环境比世界上很多国家要好得多。银行股是证券投资策略中必不可少的资产配置手段,其实,对于中国老百姓而言,很难找到比持有A股银行股更好的令资产稳定保值增值的手段。工行的股票近年来的表现一直算是稳健的增长,光是持有等待派息也是很可观的稳健型收入。事实上已经有不少银行的股息率,已经等于甚至高于银行本身发行的非保本理财利息。对于普通股民而言,持有当前A股市场上估值普遍偏低的银行股,获得的股息收入足以让资产抵御通胀而有余。全国股市的散户全部都退出市场,会有什么后果呢?首先要确定中国股市是否有机会牛像美国股市一样牛几十年,需要了解美国的过去,中国的现状,再着眼中国的未来。从经济,政治,和市场等多维度去思考这个问题。中国这几十年的发展,其实大家都有目共睹。新千年后,中国的经济突飞猛进,跃升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均消费能力和居民素质,教育,医疗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融入全球贸易后,全球资本推进了中国的创新,人才的进步。在未来十几年的时间里面,中国股市的全球重要性很有可能和美国,欧洲国家不相上下。经济规模,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创新力,都会得到长足的增强。这其实是时代的趋势,很多人可能不相信。我们先从中美两国的股市讲起大家都着眼于近十年,中国异于美国股市的表现,但却不了解美国过去的历史。可以看到,美国发展200多年历史里面,其实在很多时间节点上,虽然经济得到了增长,但是股价却一蹶不振,例如在1970年到1987年,美国股市横屏长达17年,而后开启了仅次于最近10年的最长的一次牛市。(我还记得当时,我在看巴菲特系列丛书中,里面就提及到。在美国GDP增长了5倍的情况下,美国的股指却未上涨分毫,股市异常的便宜,而后老巴菲特大举买入并持有股票,在牛市的上涨中获得了不菲的收益。)借古鉴今,是不是应该用新的眼光来审视中国现在10年不涨的局面,竟然美国也有这样长达十几年横屏不涨的情况,那我们为什么不行呢?就过去10年里面,中国的企业的盈利增长,远远的快过美国以及欧洲企业。中国的每股收益率,是美国的2倍,高达平均每年12%的增长,而欧洲就更不值得一提了。中国企业的优势来源于,中国GDP的高速增长,05年至今,其增长已经是美国的4倍。在A股上市的公司,其86%的收入来源于本国,14%来源于海外,更多的生产和消耗都在本国完成。而美国有29%的收入来源于国外,欧洲高达45%。正因为中国的市场足够大,高速增长的经济,赋予了中国企业更高的每股收益率。那为什么中国的经济增长会如此迅猛?其一,中国近些年来达到了可劳动人口高峰,不断增长的可劳动人口造就过去长达几十年的高数增长,当然现在已经呈现下降趋势,未来中国的GPD增速肯定也会因此相映下降。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英国具有最高的人均GDP二战之前,除了日本之外的发达国家人均GDP基本都在最高人均GDP国家的70%以上。总收入最高的国家基本上同时也是储备货币国家。二战的冲击使得其他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锐减到美国的40%,并在随后的25年中逐渐恢复到之前的70%~80%的水平上二战之前,日本的人均收入大概是排名第一国家的25%~35%,二战的冲击使这个指标掉到了15%,战后逐渐恢复,在1990年泡沫顶端达到了85%,随后又恢复到了75%的正常水平。其他新兴国家基本上在25%~45%之间中国在过去110年逐渐从2%上升到了28%。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兴衰都与可劳动人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劳动人口的高点,均带动了经济的飞速发展,美国日本,乃至现在的中国都是如此,干活的人越多,吃闲饭的人越少,经济自然也就发展的越快,而且可劳动人口越多,就越受到资本的青睐,资本的流入,就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手。现在的中国,未来的印度,非洲。其二就是,每个国家人民会随着经济周期的推进而发生意识形态的变化。阶段一:国家很穷,人们也认为自己穷。这个时候人民更愿意去努力让自己变的更好。阶段二:国家富裕起来了,但人们还是认为自己很穷。中国目前就处在第二阶段,中国已经逐步变好,但是老一辈遗留下来的吃苦耐劳的习惯已经深入骨髓,难以改变,比起享受,他们更愿意,继续努力,更多的储蓄,更少的消费,是这代人的意识形态体现,而新千年后的00后,则向第三阶段的富裕思想迈进,消费意愿大于生产。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花无空折枝,成为了当今主流思想的体现。阶段三:国家是富裕的,人们也知道自己富裕了。这个时候,消费的意愿就会大于生产,人们提倡更少的工作,休闲娱乐以及奢侈品行业繁荣。美国目前就处在这个阶段,更愿意消费的美国成了进口大国,更愿意生产的中国成了出口大国。美国有着全球最好的金融体系尖端的科技技术,强大的军火储备,使得他可以收割全世界来让自己国家的消费可以更加持久的持续下去。阶段四:国家日渐式微但国民仍觉得自己是富有的。消费终将加大国家的负担,走向没落,欧盟就处在这个阶段,国家已经大不如前,但是人民还保留着较高的生活质量水平,很多欧盟国家都靠举债来保持国家现在的福利政策,工作时长不足6小时,周末全国休息,退休之后还有丰厚的退休补助。人民仍然过的幸福,但是国家的债务压力越来越大。阶段五:去杠杆和帝国衰落期,国民逐渐接受这一事实。第五阶段是国家最终走向没落,国民也认清事实,过上了苦日子。这是人性的体现,人本身就更愿意去享受,而不是去工作。只要人性不变,这样的周期也就不会改变,环环相扣,周而复始。当然真实情况远比这个模型更为复杂,战争可能改破坏这个周期的轮动,宗教也可能改变人们的意识形态。==========================================================回到股市的问题,中国的经济形势这么好,人民的意识形态也很积极,为什么股市一直不涨呢,而美国的股市为什么表现的这么好。这边先从全球化开始说起。随着全球化的逐步推进,发达国家的大部分企业逐步加入了劳动套利的行列,在过去20年里面,美国企业的利润率飙升,占据了股票现金回报率的一半以上,这一切都得意与全球化,美国企业找到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来代替美国从事生产工作,而这大量的降低了国美企业的人工成本,提高了企业的利润率,加上税率的不断减少,以及债券收益率的不断走低。低利率的市场环境等诸多利好因数,促使的美国的股票节节攀升,而且收益率也水涨船高。当期市盈率很大程度的放映了人们对未来美国乐观的预期。反观中国,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虽然增加了资本流入中国的速度,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中国企业人工成本费用的上升,利润率的下降。更多的外国企业雇佣中国人来打工,推高了中国人工的费用,降低了中国企业的利润率。(不过现在中国也开始到印度去开厂了,未来也轮到我们中国复制美国进行资本套利了)企业利润率的下降,以及现在税务逐步的抓紧,加上国家严控宽松的货币体系(08金融危机后虽然中国大量宽松了货币,但是大量的货币都流向了房地产市场而未能流入到股市)美国股市长牛=利润增长(价值增长)+市盈率增长(泡沫经济增长)我们假设美国的基础值为1倍,10年内总体经济提升了一倍也就是到2倍,这个时候估值市盈率在给与乐观的未来预期翻1倍,那美国10年股市就创造了4倍的回报。中国股市=利润增长(价值增长)+市盈率降低(价值洼地)我们也假设中国的基础值为1倍,10年的总体经济提升了一倍也就是到2倍,这个时候市盈率给与悲观的未来预期市盈率变的越来越低减少到了之前的一半,那中国的实际倍速就变成了1倍,也就是10年不涨的情况。我们来看看实际情况是不是这样。A股上证指数2010年10月股价2900点左右的估值是18倍而现在收盘股价仍然是2900点左右,平均估值降到了1中国股市有机会牛像美国股市一样牛几十年吗?肯定是有的,只要当前经济不断增长且市盈率不断降低的疲态结束,转机后就是更长更久的上涨。只是我们现在刚好处在了经济车轮中的一个环节而已,只要耐心等待这个环节的结束,新周期的开启即可,不要认为股市不涨是中国的常态,未来10年乃至20年也不会改变。只是因为股市长周期轮动时间过于长。长到让那些人都认为股市就不会涨。什么样的情况才会发生几十年牛市的情况?这边我们可以从市盈率这里找点细节,毕竟股票是有分红的,市盈率便宜到一定程度后,分红率必然会上升,如果分红率高于“资产价格的锚”(长期国债)很多,这样的吸引力,不可能有资本不愿意买入股票。毕竟股息是有增长空间的而基本国债没有。除了几次历史大底以外,美国股市的市盈率很少跌破10,破了以后均出现了明显的大幅度增长。中国股市30年市盈率破10的机会只出现过一次,也就是14年1月,14年1月到10月这9个月,都在10倍以下徘徊,最低探底881倍,而后就是15年的牛市出现了大幅度的上涨,第二次10倍的机会也就是最近的2440点(但目前来看并没有很明显的涨幅)。当然美股那边,也不是说一定到了10倍以下才有机会,1942年触底10倍就开始上涨了,2008年则是15倍。这边又有1个比较细节的内容就是,美股市盈率的平均水平随着时间的推进而上升。很大程度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的开放程度在不断增加,国际边际弱化,更多的外国投资者选择投资美国,增大了美国股市潜在的资本存量。更多的投资者给了股市吸取跟多资本量的可能,资本总量的增多也就使得,泡泡可以吹的更大(因为市场里的钱比之前多了)。从这个角度分析,中国股市的底部市盈率以及平均市盈率也很有可能会随着国际的开放和时间的推移而变高。蓝线是中国股市和债券市场的总量,而红线是外资可以获得的程度,绿线则是外资实际买入程度。绿线规模会因为MISC,罗素,以及更多外国投资者意识到中国的重要地位后而增加。这一推进速度会得益于互联网时代信息交换速度加速而变快,并不需要用美国长达50-60十年的时间。14年出现的8倍市盈率在未来出现的可能性会变低,但并不是不可能,股市位于10倍或者10倍以下,这个时候的投资机会最好,越低,未来的反弹空间越大,在15倍这个区间,都是属于合理的阶段,可以选择买入或者是选择持有,而高点则需要注意风险。至于什么时候会出现大涨,我不敢预测,毕竟历史不能代表未来,而且在股市周期里面,几年不涨实属常见。但是美股市盈率在低于10倍后大涨的情况发生发生过3次,中国则有1次。(这次触底10倍以后会不会大涨还不好说,时间不够)现在的投资机会其实非常的好,当然仅限于长期投资者而言,因为不能确定是不是还会走到10倍,在我看来贸易战的边际效用减弱还需要时间,而且美股高位的风险还没释放,如果是没有做好长期持有的准备,现在还是不要贸然买入股票。风险点太多,运气好刚好赶上上涨那是美滋滋,但从坏的角度思考,果然不是长期投资资金,刚好遇上市场还没回暖,而美国迎来崩盘式下跌的话,资金套牢对投资者的心理压力会很大。现在这个局面是留给愿意将资金长期停留布局的投资者的机会。未来十几年出现长牛的可能性很高(纯属个人观点,没有太硬的理论依据),主要还是看好中国经济,加上外资不断的流入。在中国有机会复制巴老头的价值投资理念吗?这个就不细数了,价值投资只对标公司,不对标市场,市场是否很差,不影响价值投资的核心标准。就是优质的公司长期利润增长带动的股价增长,中国股市中有茅台格力,美国市场更不用说,即便在萧条了快30年的日本,能选出丰田汽车,长期持有也能获得不菲的收益。价值投资重点看企业,股市的好坏到是次要。当然肯定有影响,更好的股票市场会给好股票更高的溢价,也就意味这更多的收益。最后总结下文中要点1中国的人口红利带来了经济的高速发展,未来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这个核心动力会减弱,但即便如此,中国的人口基数依旧庞大,下滑后的经济增速也依然快过大部分国家。中国经济增长率仍然可期。2股市从14年开始步入常规化,过去10几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以及股市的懈涨,将股市的估值泡沫消化殆尽,现在的估值已与大部分经济体的平均值一样了。未来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会反应在股市上,而不太可能出现诸如之前的常年横盘阶段。估值已经恢复常规。3全球化的推进进一步的加速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未来的平均估值水平有望上升。高速增长的经济加上资本推高平均估值,就可造就10年长牛。未来30年,用钱赚钱-如果中国的散户股民都退出了证券市场,对股市是件好事,会有几个方面的结果。市场波动大家都知道中国的资本市场,二级市场是一个散户化很严重的市场。近20年的证券历史上来看,散户数量是越来越多,截止到2019年,中国的散户股民人数已经达到17亿,就在全球的资本市场来看,散户化都很严重。散户有一个最典型特点就是追涨杀跌,散户在股市中有个典型的特点就是没有太多的专业技术能力,喜欢道听途说,随着情绪来操作股票,这种投资情绪和方式极其容易导致追涨杀跌,所以中国的股民也是八亏一平一赚的局面,特别是在出现黑天鹅事件的时候,更加容易造成杀跌的情况,所以中国的股市有时候波动特别大。如果中国二级市场去散户化以后,都没有了散户,那市场的波动可能更加容易形成趋势,专业化机构的投资方式是寻找价值投资,优质的上市公司会一直长期持有,享受上市公司估值带来的股价上涨,不会因为马路消息去买卖股票,一切皆为专业能力的体现,这样就会减少整个股市的市场波动。股市更加健康刚刚也说了去散户化,最大的好处就是市场上没了散户,基本上都是属于专业机构投资者。所以在投资的方式和选择标的上来看,会寻找一些有价值投资的上市公司股票,而且是价值投资的长期持有,这样整个市场对于资本市场中好的上市公司是一直战略持仓,对于不好的上市公司很少关注。这样的好处是减少了恶意炒作,减少了业绩差的上市公司的炒作,这样对于整个资本市场是有非常有益的刺激和促进,从这个角度来看去散户化对于整个资本市场的市场环境,是有非常重要的净化作用。未来牛市可期我们知道目前国家也在推行注册制。注册制的试点和推出将来可以让更多的优质公司,可以进入到二级市场去募资。简化上市流程和退市机制,只要企业好,未来的盈利水平高,在二级市场上市之后就会受到机构客户的或者基金的青睐,机构资金最大的好处就是有分析能力,有自己的估值体系,可以进入到上市公司去调研,而散户是非常缺乏这方面的能力的。所以垃圾上市公司和财务造假的上市公司肯定会逐渐淘汰和退出的,这样整个市场的投资环境就会大为改善,就会形成股市的慢牛的结构,市场缺少了恶意炒作,缺少了散户的情绪化买卖,那好整个市场随着优质上市公司越来越多,股价逐步推动股指逐渐走高,那么未来长牛,慢牛的结构可期。马云在浙商大会的演讲2015年12月预见危机:未来30年大预测 未来30年4大警讯 现代 社会 ,随着 社会 经济的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就是我们身处环境的巨大变化,这其中包括了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无可否认,今天的你,随时可能遭遇失业、通胀、金融危机等各种不可预测的状况!安稳守财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不理财你手头一无所有,流落街头也根本不算奇怪! 1全球经济堪忧 2010年,世界经济险象环生。回望2010年的世界经济,各国经济复苏的进程并不平衡: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在经济复苏中一马当先,引领全球经济增长;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复苏步伐相对较慢,复苏之路颠簸崎岖。欧洲主权债务问题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到年底呈现蔓延之势;美国经济复苏疲态尽显。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逐步退潮,如何在新形势下维护金融安全、经济安全成为各国必须面对的新挑战。 而在此背景下,发达国家通过各种政策挤出的资金,充斥新兴国和资源国,引发资源、能源、农产品乃至农业生产资料等涨价。作为世界经济的主要牵动力量,新兴国和资源国货币升值与资产泡沫并发,而发达国家则出现了货币贬值与资产缩水同在的非对称型失衡。世界经济失衡表现了“全球政策失调”的本质,折射着危机后全球生产结构巨变与权力板块漂移的深层博弈。 商业调查显示,经济增长下行风险已大大增加,欧洲央行也已暗示担心世界经济由此放缓,甚至陷人可能衰退的危机。而世界经济放缓,势必将给中国经济带来影响,例如外需的下降有可能影响中国的出口贸易,同时也给就业带来更大压力。 2就业压力增大 近年实行的高考扩招政策,使得大学毕业生一毕业即将面临艰难的就业环境。果然,2010年,大学生就业缺口率创十年来最低。这意味着,在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的背景下,企业对大学生的有效需求并未增加,就业压力还将继续增大。而2010年,已有一百多万名应届毕业生无法实现当期就业。想想看,在这一百多万人就业之前,不要说有多少 社会 资源就这么无情地被消耗掉,就是父母的血汗钱加起来也是个很庞大的数目吧。 3薪资成长追不上物价飙涨 按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字,2010年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6%。分类别看,8大类商品五涨三落:食品上涨55%,烟酒上涨17%,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27%, 娱乐 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03%,居住上涨39%;衣着下降1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下降06%,交通和通信下降01%。2010年7月份CP垌比上涨33%,其中食品价格上涨68%,非食品价格上涨16%;消费品价格上涨36%,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3%。 这些都是官方公布的CPI数据。但如果溯源至CPI的计算公式,我们知道,CPI=(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x100。它告诉人们的是,对普通家庭的支出来说,购买具有代表性的一组商品,在今天要比过去某一时间多花费多少。例如,若2005年某国普通家庭每个月购买一组商品的费用为800元,而2010年购买这一组商品的费用为1000元,那么该国2010年的消费价格指数为CPI=1000/800x100=125,也就是说上涨了25%。 由此,看上去相当高的工资涨幅,其实上班族能够得到的部分微乎其微。难怪许多上班族感叹日子越来越难过,薪水永远赶不上物价。 4人口老龄化增加政府财政负担 2010年,国务院开展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并于2011年4月28日发布统计数据。数据显示,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千分点。数据表明,10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 我国 社会 老龄化进程正逐步加快。这次普查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上升191个百分点。 一般来说,我国法定退休年龄为男60岁,女55岁,以平均寿命统计,人们至少还有20年以上的退休生活。虽然 社会 养老保险一般是城乡老年人在养老保障上的首选,但 社会 的力量毕竟有限,急剧增长的老龄化压力已使政府的负担越来越重,“养”和“医”的问题已经越来越迫切,大部分老年人也越来越不愿意选择依靠子女养老。可是,谁不想老了可以过上享受的好生活,而不是比刚步人 社会 时更加紧巴巴地过日子呢? 经济萧条离我们还有多远 中国经济会在未来不远时步人一个相对的萧条期吗?对此,我不能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现阶段你应尽可能地减少负债,比如房贷最好提前还款。要密切关注经济指标和周围人消费意愿的变化,特别是后者更为直观。一旦出现明显的萧条迹象,适当抛售手中的各种资产,如房产、部分股票、基金等,再尽可能地判断萧条的底部,及时购人各种资产。 对于按揭购房的人来说,在未来长达二三十年的职业生涯或背负房贷期间,会不会经历一次经济萧条?答案几乎可以说是肯定的。经济周期波动是一种常态,任何地区都避免不了。现在我们关心的是萧条什么时间会来,程度能有多深。 当然,对经济走势做出准确的预测,甚至对发生时间做出预测,这恐怕很难做到。但你至少需要对某些迹象有所警觉,就如看到天气阴了下来想着带把伞一样。接下来我们会给出一些近两年呈现出的经济萧条的前兆,至于会不会演变成真的萧条则需要你的判断了。 1投资周期进入尾声,而此前投资需求所带动的经济高增长中酝酿着生产过剩危险 中国经济主要是由投资拉动的,所以必须先分析投资的变化。早在2010年之前,中国政府启动了高达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方案。时至2011年国家对新上项目的投资逐步减少,这显露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一投资正在放慢脚步,并开始从推动总需求增长转向推动总供给增长,从而酝酿出生产过剩危机。 2房产市场过多地透支了未来的消费能力,股市带来的财富效应正在减弱,通货膨胀实际上降低了工资的购买力 现在,在人们的消费构成中房产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房价越来越高、土地供应越来越紧必然令房产消费转冷,而长期房价高企对其他消费领域的挤压效应会逐渐显露出来。 应该说近两年消费增长率的提升与股市繁荣基本是同步出现的,股市飙升所创造的“财富效应”拉动了消费增速的提高。但相信只要人市的人都会承认,现在想在股市上赚钱已经很难了。 近期在消费领域更重要的一个变化是通货膨胀物价上涨,从长期来看通货膨胀的压力没有缓解的迹象。通货膨胀会降低工资的购买力,也就是减少实际平均单位时间收人,而后者是影响消费支出最有效的唯一领先指标。这轮通货膨胀会打击中低收人者的消费预期,从而进一步紧缩消费。 3外部的经济环境逐渐恶化,近期表现最明显的是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不局限于食品安全本身,已经上升到经济、政治的高度,这是外面世界对中国制造投出的不信任票。一些国家中的某些势力的险恶用心已昭然若揭,但不能否认其对中国出口造成的影响。 看到这么多不祥的迹象你是不是都有些紧张了,其实大可不必过分担心,要相信中国政府对经济的调控能力。即使对于按揭购房的人来说,只要你没有过多的负债,就会很轻松地度过萧条期,还可能抓住机会将你的事业和投资生涯推向另一个新的高峰。你要做的是在萧条前减少负债和投资,而在反弹前加大投资、布局各种资产。特别是对于“负翁”一族,现在应抓紧时间减轻负债。绝大多数人炒股是没啥前途的,为什么年年都有那么多人进入股市?马云浙商大会上演讲全文:影响经济的四件事感谢大家的信任,当了“官”(浙商总会会长)。我上一次当官是1985年,杭州师范学院的学生会主席。这两个“官”,在我看来本质上都差不多,都要一种担当的精神,都要有一种感恩的心态,把大家团结起来。我确实从来没当过商会会长,昨天我们选出来的会长、副会长开了个会,会上大家提了很多的建议。感觉浙江企业家眼光独到,看法也完全不一样,学习了很多,关于未来浙商总会的工作有了更多信心。尤其我们的秘书长郑宇民,能力大家都看得到,一直为浙商呼喊,为民营企业呼喊。 刚才我在下面听,学习了很多,也记录了很多,我想分享一些看法: 企业家“知行合一” 我以前是当老师的,一直以为知识分子了不起,当老师有知识,当科学家都很了不起,当商人总觉得被人看不起。现在我觉得商人了不起,商人不是学校里能培养出来的,也不是靠国家政府训练出来的,说我培养多少个企业家出来,这很难。商人纯粹是靠自己对市场的把握、独特眼光、拼搏的能力打出来的。商人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稀缺资源,我个人坚持认为商人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科学家和艺术家。我以前在公司内部讨论战略的时候,那些MBA毕业的人经常讲,我们这样的战略不对啊,不可以复制化,我个人觉得战略是不能复制的,任何能被复制的东西都是复制品,真正不能复制的东西都是艺术品,就像我们脸长得这个样子。复制是很容易做到的,企业的战略更是这样。一个企业家要把自己企业的产品、服务,打造成艺术品,无人可以复制,无人可以超越,只有这样才能走得久,才能走得远。 企业家另外一个很难的是“知行合一”。学知识很容易,但是把知道的东西做出来,并且做出来的东西让别人喜欢,是多么地难。所以我经常不好意思地说,不是我很狂,我看到学者专家讲评的时候,说说我比他还会说,但做起来很难。知行合一是企业家非常难做到的东西。所以,我希望大家要尊重这个社会稀缺的资源,那就是我们的企业家。小时候我有一个梦想,你长大想当什么啊,当科学家很了不起,当老师很了不起,当解放军很了不起,但是没人敢说我要当老板,好像当老板很丢人似的。我希望今后再对我们自己的孩子,如果他想当老板的话,多给他一些冒险,不仅学习知识,还要学会与人打交道,企业家是在社会中磨练出来的。 我们今天谈了很多经济问题,经济潮起潮落,有好必有不好的时候,三十年好下来必定会有不好,这很正常。只是我们很多人会认为,我们倒霉,怎么叫我们碰上了,刚开始干,就轮到我们经济不好。其实经济一直是这样,只是中国压抑了这么多年,突然由于邓小平的改革开放,中国前30年的政策使得中国有了30年的高速增长,现在回落我觉得很正常。在经济好的时候,赚钱的企业不叫企业家,就像股市牛市的时候,你赚到了钱别把自己叫投资者,你只是炒股而已。大浪褪尽,依旧在那儿的,那才叫企业家。能够对未来做判断,在经济好的时候,你要做经济不好的准备经济不好的时候,并且知道一定经济会不好,要把握好机遇。在经济不好的时候,有不同的眼光看待未来,有不同的视角看待未来。 我们以前有位浙商说过,生意永远是越来越难做,关键是眼光。眼光看到县里面,就做县里面的生意;眼光看到全省,就做全省的生意;眼光看到天下,就做天下的生意。其实,说生意越来越难做,其实以前也没好做过,今天也不见得好做,永远难做。这就是需要你与其他人有与众不同之处。 所以我想,中国今天的经济问题,我觉得没什么大的问题。中国历代下来,所有的问题我们都度过了,这么苦的日子我们都过来了,还怕这点什么东西。前段时间,我见了一个欠发达地区的县委书记,县委书记做报告,世界经济错综复杂,讲了一大堆,影响了我们县。都是套话。 我觉得,今天来看,世界经济对我们中国有没有影响,我觉得客观来讲有整体性影响的。现在好像有80%的企业,所有的人都说经济不好,生意难做,看样子世界经济对我们是有影响的。我觉得影响的就有四件事,这四件事对于在座的以及我们中国甚至是全世界的人,都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任何一件事情出现危机的当刻不是危机,后面的危机才是危机。 第一,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当时危机出现时,中国政府应对强大,但我个人认为我们没有意识到危机四年之后还会余波不断。首先第一波波及美国,第二波波及欧洲,我们没有做充分的准备,这一波的金融危机对世界的影响就像地震海啸一样,这一震,这一波一波过来,需要时间。 第二,没有人认为互联网这次技术革命会对世界经济带来多大的影响。我相信,5年10年以前,我在这里开过很多会,公司内部的会或其他的会,当我们讲到互联网会对很多行业和产业带来巨大冲击的时候,大家就觉得你就是说说的。但现在大家都觉得不说上个“互联网+”都觉得不时髦,不“+互联网”也不新鲜。这个技术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只是刚刚开始。 第三,能源危机所带来新能源的诞生,所带来的一系列的变革,大家也没有足够的重视。 第四,在中国,我们的经济模式,我们的社会发展,导致我们环境的问题大家有没有想到。再加上这几年来中国政府其实很早就提醒大家转型升级,转型升级。这么大一个国家,说一件事情,坚持不断地说,五六年肯定有效果。如果一个政策下来,大概产生效果,大概三年。但是转型升级我们说了很多年,效果还不是那么好。 这几件事情合在一起,这个国家的经济已经发生变化三年。应该讲,我们今天的经济已经真正到了转型升级时候,转型升级已经开始。只是,转型升级,提出这个口号的时候,没有想到转型升级能够带来这么多麻烦。因为任何东西都是要付出代价的,我一直在讲你拔牙都要付出代价。你牙疼了,你得到医院预约医生,你得付钱,你得出血,你得疼痛,可能还得休息几天。现在经济转型了,你既希望转做新的经济模式,又不希望丢掉昨天,不能改那个,也不能死老企业。你想拔牙,不想流血、不想付医药费,也不想请假去看医生,这种可能性几乎没有,这个代价谁都得付。我们现在这个国家正在付出这个代价。低端制造业、粗劣制造业还会下滑 我刚在台下听的时候,讲到制造业、实体经济,好像把制造业、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对垒起来。 关于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我认为未来: 第一,中国制造业还会继续下滑,你高兴不高兴,还会下去。第二,中国的虚拟经济日子也不好过。其实中国的制造业下滑,也不等于世界的制造业全都下滑,苹果很好,特斯拉也不错。低端制造业、粗劣制造业必须下滑,如果中国粗制滥造的加工制造业不继续下滑,中国没有机会。 你想想我们三十年靠什么起来,我们原来靠加工,大家都知道知识产品、版权、品牌我们都没有,但是你想过没有,我们拼的是什么,拼的是成本低、劳动力低。劳动力能低吗?我们努力奋斗的目标就是让我们的老百姓收入能好起来,你已经不可能再六百、七百块钱给他们了。因为劳动力成本越低,意味着你的产品附加值越低,你的员工创造力就越低,你的服务和产品的价值就越低。第二个我们拼的是原材料低。请问中国有原材料吗?我们的生产原材料,尤其是铁、煤还是从报国外进口过来,搞得乌烟瘴气,赚得一点点毛利,我们的经济需要吗?把环境搞成这样。真正付出代价的是我们,我们谁都在付出这个代价。 这是一场真正的商业变革时代,你可以看成机会它是机会,你如果把它看成灾难,它就是真正的灾难。危机危机,机会一定在危险之中,了不起的企业一定是诞生在危险之中。只有冷静下来去观察,你怎么能改变自己。 我充满乐观,从5个月到15个月来看,经济不好,好不到哪儿去,而且可能比大家想象得还要糟糕,这个做好心理准备就不怕,守住自己的地盘。但是,从5年到10年来看,中国经济的机会强大无比,可能全世界找不到像中国这样的第二个国家。我一直是一个乐观主义者,但乐观主义绝不等于盲目乐观,你需要有根有据。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经济形势好,你未必会好;经济形势不好,你也未必会不好。经济不好有不好的做法,经济好有好的做法,只是看待的角度不同而已。 为什么我认为中国经济现在的调整对浙商群体是巨大的机会?如果浙商群体过不了,中国没几个群体过得了。也很难找到一个商帮能过的了。 从长远来看,中国目前的经济模式不能持久,我们要把握中国未来可能持久的经济模式是什么?刚才一个经济学家讲了,我们不可能保持10%的增长了。人如社会,企业如人,人长个子长到1米8,你不可能再保持10%的增长,经济同样。所以我们看得到的增长,大概二十年内、三十年内,我们已经看到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人看不到的增长是脑子里,不是身体的增长,而是脑子的增长。 中国未来要增长的,不是体量,而是质量。这是大家一定要思考清楚的问题。经济的增长7%、6%,即使5%那又怎样?四大经济体,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只有中国一个经济体的GDP增长速度超过5%,中国每年的经济收入规模非常之大,这些钱已经够了,要问的是这些钱用得合理吗?用得对吗?该用到哪里?这是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重要思考。内需经济是未来 根据今天的增长速度,未来10到15年中国会有5亿中等收入人群。5亿什么概念?美国现在大概有15亿中等收入人群,我们的5亿相当于3个美国的需求。 美国经济怎么起来的?内需。美元精神。美国强大的内需,不断开出未来的钱,不断借你们家的钱,花你们家的钱,一整套的经济的体制,加上美元加上军事实力,形成整个世界的标准。 假如中国未来有3个美国的经济体量,那是多么大的机会。问题是,如果按照昨天的做法,我们可能越做越死。如果我们还按照昨天这样的增长,我们永远看不到北京的蓝天,杭州的蓝天。这样的路子下去,产生的灾难是全人类的,我们的孩子是会倒霉的。 所以我觉得经济模式该改变。我们稍微熬几年,抓住未来的机会。我们今天的模式,欧洲走过,日本走过,美国走过,有人说“中等收入陷阱”,但哪个成长期没有困难?小孩子身上都是伤疤,一样要过。中国必须面对的是,大量的中等收入群体会起来,中国经济未来的机会就在于强大的内需。 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我一直认为是“两马一牛”。出口是马车,投资是马车,但内需绝对是牛车。这么多年,内需,消费该怎么花?中国经济前30年,加大基础设施,加大出口,这是政府拿手好戏,政策补贴,银行的钱掏出来。消费,把老百姓的钱掏出来,那是企业家的本事,那是创新的体现。 什么是消费?消费的消,是消耗品的消,费,是浪费的费。我们小时候家里就1台电视机,现在家里有5台电视机,4台基本上不看,就是浪费。去思考这些购买冲动,哪怕它就用一次,一次也不等于粗制滥造,依旧很好。我们要用观念去不断打开这个消费和内需拉动的东西,这一定是企业家的作用。请大家记住,未来20年到30年,中国必须以消费拉动,而消费拉动一定是企业家、一定是市场在拉动,这是我们所有人的机会。 失败者总在怪别人 大家即使过得不好,是所有人过得不好,其实今天过得好的人并不多。你看股市,倒霉的人、赚钱的人都有。很多人讲炒股,记住,天下没有人靠炒股发财,没有。要靠投资(才能赚钱),投资和炒股是有巨大差异,刚才主持人问‘那个谁啊?你弄创业那么辛苦,还不如弄个投资’。好像投资很轻松一样,郭广昌投资头发都没了。 投资是你要对(资金负责),我们现在很多人买股票,从来不问别人,连公司做什么生意都不知道,反正听张三说要涨他就去买,那是肯定要死的。投资要研究多少东西啊,对不对? 很多问题,我们将来要记住一点,看透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看不透。什么叫恐慌?恐慌就是你不知道未来,你就知道这是机会。我相信凭我们的能力,凭我们今天的员工素质,凭我今天投资下去对未来的坚持和坚守,绝大部分人不行,我们未必不行;而绝大部分人不行,我们行了。你只有这么去思考这个问题,看透了,你怕什么呢?今天,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千万不要对立。中国无论是实体经济,还是虚拟经济,都是婴幼儿期。中国有几个真正的投资大师?你们请问,那些炒股票的人,天天看报纸、听广播的,他们干嘛自己不去买?我发现世界各大基金的老板,我都认识,他们从来不听,他们买什么从来不告诉别人。所以我自己觉得,中国的虚、实都还是初级阶段,我们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是大家记住,这三十年的发展,我们的生意做得太顺利了,国家发展得太顺利了,我们没碰上过(危机)。欧美几百年的企业,他们不知道倒了多少,又再做起来的不知道多少了。我看那帮老头,前两天在英国碰上那几个80多岁坐在那,哪个人身上没有五六个洞?所以,我觉得中国30年已经很幸运、平稳、高速地发展了三十年,未来的三十年,是你亮本事的时候,也就是说,前三十年,你练出来的毅力、能力、团队,这样的一整套,在这个时候能发挥真正的作用。 当然也有说,现在政府不作为了。你也别怪政府,政府以前搞经济也太容易了,现在突然碰上危机,有的政府不晓得该怎么办。不是他不作为,是他不知道该怎么作为。大家都要互相理解,对吧?招商进来是刚开始的第一步。一个企业生孩子最容易,孩子养大最难,养大有出息更难。 所以我们国家在经济建设的政府和企业里面,缺了大批经济人才。这个的储备、准备,是需要时间的。而在座的我们以及未来的年轻人可能为这个社会(做出贡献)。你今天做准备正好,否则呢,我觉得我们都是过惯了三十年的顺风顺水,碰上了一次倒霉的事情觉得就有多倒霉,其实没多大点事。所以大家放心。 那么,另外一个我也看到,实体怪虚拟,虚拟怪实体,失败者总在怪别人。成功的人总在怪自己——哎呀,我怎么没把握住这个?哎呀,当时讲过怎么就没有听见?哎呀,我儿子跟我说的时候,我怎么没注意呢?这些人都会成功。但是,那些怪别人把自己搞翻掉、把自己弄开的人,都没出息。我看到无数的人,所有的成功者都在检查自己,所有的失败者都是别人的错。一会怪政府。就像打高尔夫球一样,不行的就怪天、怪地、怪杆子不好、怪球童走路太响,反正我们都会怪,都不会有出息。 所以我们还要自己检查自己,不断地反思、不断地反省,别人成功了,去欣赏别人,要学会欣赏;即使别人失败了,也不要觉得别人很愚蠢,我告诉大家,几乎所有企业犯的错,是90%的人重复犯了99%的错,你们要去思考下。天下其实没有那么多愚蠢的人,人与人之间相差的真不多,只是你会不会去反省、会不会去欣赏、你会不会熬一熬而已。 好企业都是在诞生在坏时代。我想讲一个例子,英国和美国在两百年以前竞争航运是很典型的。英国的船那时候垄断了整个海运,美国人来了,和英国竞争,没多少年,美国就把英国打败掉了。你知道为什么打败,原因很简单,欧洲人、英国人不敢冒险,而美国人敢冒险,欧洲人一看风不对,今天就不出去了,但美国人照样出去。美国人22个月船行到广州贩卖茶叶,路上几乎是各种风浪。所以他们吃的都是雨水加咸鱼,省下来的那点钱让每一公斤茶叶少了5分钱。正因为少了那5分钱,才完全抢下了这个市场,然后英国人说,我们的船比美国人好。美国人说现在航船技术变化那么快,坏了再换个新船,然后零部件坏了继续上,形成了美国链条中的零部件也起来了,一个行业就诞生起来了。敢不敢冒风险,敢不敢迎接挑战,敢不敢改掉昨天自己觉得很熟悉的东西,这是我们今天要去思考的。企业竞争,是组织文化人才的竞争,从“强我”到“利他” 这些我们在座的企业家,能坐在这里的,你们已经经历了无数的困难,我相信不要再担心,有很多小孩,那些激情似火、冲动似火的创业者来,我们应该欣赏,但是我们心里面知道:年轻人,路还很遥远,我们走过的路、吃过的亏,他们都会走一遍,只是我们今天讲要对未来有敬畏,对昨天要有感恩,我们感恩是没有中国三十年的平稳发展,就不会有我们的今天。对未来来讲,敬畏之心必须要有,要有对新技术的敬畏,它的发展将远远超过大家的想象。其实没有阿里巴巴,很多传统零售行业也会倒下,只是我们的降生加速了你们的倒下而已。 就像航海技术起来了,就把它颠覆掉,第一次工业革命出来把农业颠覆掉。但是任何一次技术革命,别给我讲技术消灭了就业,不是那么回事,其实每次的技术革命都创造了无数的就业。第一次工业革命,人们认为机器会取代人力,事实上,工业革命诞生了无数的工人,第二次农业革命也诞生了无数的就业机会,这一次技术革命也不例外,只是他要求的是高端就业。所以,我也相信,也请大家记住,经济的转型一定从原本低端的,向高端制造业走,而制造业必须跟服务业结合在一起,服务业才是未来,任何的制造业就是一个服务业。服务业、制造业其实不是在拼成本,也不仅仅是拼成本,还拼创新能力、拼人才、组织。几乎所有的银行都愿意投到流水线上,而不愿意投在员工身上。如果你在员工身上投钱,如果你能在创新能力、组织建设和文化建设上面做起来。因为制度只让你的员工不去干些坏事情,而文化可以激发员工的创新能力。 企业与企业的竞争,最后其实是人才的竞争、领导层的竞争和创新能力的竞争。所以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从现在起已经换掉。你昨天的一些比赛游戏规则可能已经改变,所以刚刚有的企业家在讲,我觉得他们还在讲IT,现在是DT,就是DATATECHNOLOGY,IT讲的就是自己的信息化而已,那是基本功,而DT出来后,它不是技术的变革,而是思想的变革,可以使你的员工更强大、让你的合作伙伴更强大、让你的客户更强大,甚至让你的对手更强大。大家有时候会想,对手更强大是什么概念?就像贼越傻警察越无能,贼越强则警察越强。对手越强,你才会越强,你看到任何一个对手,你都要把它看作一种福报,因为今天终于有一个人让我练一练了。但是,千万不要你死我活,因为你搞死他,你未必能活下来。 所以我们在这个商战的过程中,请大家记住,DT数字技术是采用了IT技术以外,去让别人更强,今后的企业也会越来越透明,今后的企业也要懂得分享,企业在透明和分享的基础上要担当责任、要培养出无数创新人才,这才是未来的竞争之处。 今后,不是让你的员工,他800元,我300元;他买进原材料两斤两块钱,而我买了一块八;我的流水线可以生产五千件,他可以生产4000件。以前是以规模化、标准化为准则,现在则是以个性化、独特化定制为主。制造业的区别已经不仅仅是成本、精益求精,还有很重要的是我们对自己的产品很了解,但是我们花在对客户、对市场的了解却不多。其实未来的制造不是B2C,而是C2B,消费者定制。今天世界、中国的机会在于人越多的地方机会越多,大家可以想一想,以后哪个省的人口越多、需求就越大,需求越大,置顶的标准就越大。这个整个就倒过来了。 我想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从强我变成利他思想,是21世纪,企业必须要有的素质,你要让你的员工比你聪明、比你更了解信息和数据、让你的员工有更强的能力,让你的客户、合作伙伴更强。这个才是这个世纪会诞生的新型的企业,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今天是说了,等到30年以后,你再回头看看。我的好处在于,我们公司其他人在干活,而我是在胡思乱想。浙商永远不要行贿 对年轻人来讲,没有比这个时代更好的了。这个时代,不需要拼老爸老妈的关系,不需要拼腐败,不需要拼银行贷款,拼的是你的真知才学,怎么样去努力。 我也想跟浙商所有的理事、会员讲,这个国家这几年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反腐倡廉,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这是时代的决心,时代的痛。 我希望,浙商永远不参与任何行贿,如果我们的会员参与行贿,就清除出去。这个代价不能再让我们的下一代去承受,再去拼这些东西。 我希望大家坚持底线,我们可以少做生意。但是政企关系还是要搞好,但是不干那些事。我们拼真本事,拼的是睡地板,拼的是勤奋,拼的是不断改变自己,拥抱变化。别人讨厌的东西,我们停下来思考一下。竞争失败,往往是因为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跟不上。 我们浙商动在先,比谁都敢于冒险,但是我们建立制度、人才、文化,只有这样浙商才能扛风险。今天的企业,要做全球的生意,没有良好的组织,文化,优秀的人才,没有机会。绝大多数人炒股没有前途,因为大多数人炒股都是亏的,股市上面的散户有超过60%的人都是亏损的,有20%~30%的人是处在盈亏平衡的状态,不赚钱但也不亏钱,只有真正10%多一点点的人是能够赚到钱的。因为股市本身就是一个风险很高的地方,可以说股市里面承载着很多散户的希望,有些人仍然做着不切实际的发财梦,觉得把自己的钱投向股市之后,自己有一天也能成为那种一夜暴富的人。因为他们可能看到很多网上类似的例子,就是说有人10年前买了这个公司的股票,10年之后再看这公司的股票已经涨了1000多倍,当时的几万块钱现在已经轻松帮自己实现了财富自由。自己一度怀疑这样的故事是很多上市公司股票发行逐渐卖不出去而编出来的故事。我们确实要承认买股票也有一些人能赚到钱,但散户里面只有10%~20%的人能挣到钱,你觉得你会是其中之1吗?也就是说10个人里面都没有两个人能挣到钱,大部分人都是亏损的,而有20%的人是花了时间和精力获得的收益跟银行存款的收益差不多,高也高不了多少,那这种情况下你冒这么高的风险那就没必要了呀,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就是亏损的呀。因为你把钱放在银行你不承担任何风险,到时候等着钱就可以了,等你炒股每天提心吊胆的,还要花时间去经营这个活动。里面还是有很多人会涌入股市,就是因为股市会给很多人带来财富自由的梦想,觉得自己现在投个3万 2万的,万一三年5年之后能变成300万 500万呢,自己不就发家致富了吗?虽然说但凡有点投资理财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是不太可能的。但仍然有很多人愿意相信,真正被割的也就是这些小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