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实时汇率
1 美元(USD)=
7.3112 人民币(CNY)
反向汇率:1 CNY = 0.1368 USD
更新时间:2025-02-13 08:02:32
预收
账款和预付
账款的外币余额是否调整汇兑损益,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预收
账款和预付
账款的外币余额属于外币货币性
项目,需要调整汇兑损益;属于外币非货币性
项目的,不需要调整。根据《
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规定:第十一条
企业在
资产负债表日,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对外币货币性
项目和外币非货币性
项目进行处理:(一)外币货币性
项目,采用
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折算。因
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与初始确认时或者前一
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不同而产生的汇兑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二)以历史成本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仍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折算,不改变其记账本位币金额。货币性项目,是指
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和将以固定或可确定的金额收取的
资产或者偿付的负债。非货币性项目,是指货币性项目以外的项目。由此可知外币货币性项目需要调整汇兑损益,外币非货币性项目则不需要。而货币性项目与非货币性项目的划分,要视为具体情况而定,不能一概而论。如预付
账款,若合同约定供货方提供固定数额而不是固定金额的商品,不会受货币购买力变动的影响,属非货币性项目。如合同约定供货方提供固定金额而不是固定数额的商品,商品的数量随物价的变动而变化,预付账款就会受购买力变动的影响,这时就属于货币性项目。同样,预收账款也要根据供需双方合同的规定作出判断。因此,预收账款和预付账款的外币余额是否调整汇兑损益,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扩展资料:需要调整汇兑损益的款项:对于外币核算的科目,不是有的外币交易款项都需要调整汇兑损益的。只对货币性项目调整。货币性项目分为货币性资产和货币性负债。货币性资产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等。货币性负债包括: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即
企业调整汇兑损益时只针对上述的两类进行调整。还有一些虽然也是外币核算的,但不需要进行调整:如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这些项目是以历史成本计量的,即业务发生时就按当时的汇率确定其成本了。交易性金融资产等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其汇率变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也不需要调整。以外币投资作为资本的,按交易发生时的汇率折算,也不需要调整。-外币折算-货币性项目-汇兑损益股票的预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都要小,请问这个大小该与哪里做比较?证券投资已经成为百姓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大多数中小投资者不是专业人员,缺乏必要的财务常识,很多投资者因为不懂报表而错失买卖股票的良机。因此,如何正确地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挖掘真正具备投资价值的公司,是广大投资者的当务之急。 一、对资产负债表的分析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
上市公司会计期末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的报表。通过资产负债表,能了解
企业在报表日的财务状况,长短期的偿债能力,资产、负债、权益和结构等重要信息。 (一)对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类科目的分析 在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类的科目很多,但投资者在进行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分析时重点应关注应收款项、待摊费用、待处理财产净损失和递延资产四个项目。 1应收款项。(1)应收账款:一般来说,公司存在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这是因为在会计核算中设有“坏账准备”这一科目,正常情况下,三年的时间已经把应收账款全部计提了坏账准备,因此它不会对股东权益产生负面影响。但在我国,由于存在大量“三角债”,以及利用关联交易通过该科目来进行利润操纵等情况。因此,当投资者发现一个
上市公司的资产很高,一定要分析该公司的应收账款项目是否存在三年以上应收账款,同时要结合“坏账准备”科目,分析其是否存在资产不实,“潜亏挂账”现象。(2)预付账款:该账户同应收账款一样是用来核算企业间的购销业务的。这也是一种信用行为,一旦接受预付款方经营恶化,缺少资金支持正常业务,那么付款方的这笔货物也就无法取得,其科目所体现的资产也就不可能实现,从而出现虚增资产的现象。(3)其他应收款:主要核算企业发生的非购销活动的应收债权,如企业发生的各种赔款、存出保证金、备用金以及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等。但在实际工作中,并非这么简单。例如,大股东或关联企业往往将占用
上市公司的资金挂在其他应收款下,形成难以解释和收回的资产,这样就形成了虚增资产。因此,投资者应该注意到,当上市公司报表中的“其他应收款”数额出现异常放大时,就应该加以警惕了。 2待处理财产净损失。不少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挂账列示巨额的“待处理财产净损失”,有的甚至挂账达数年之久。这种现象明显不符合收益确认中的稳健原则,不利于投资者正确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 3待摊费用和递延资产。待摊费用和递延资产并无实质上的重大区别,它们均为本期公司已经支出,但其摊销期不同。“待摊费用”的摊销期在一年以内,而“递延资产”的摊销期超过一年。从严格意义上讲,待摊费用和递延资产并不符合资产的定义,但它们似乎又同未来的经济利益相联系,而且在会计实务中,不少人也习惯于把已发生的成本描绘为资产。 (二)对资产负债表中负债类科目的分析 投资者在对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中负债类科目的分析中,重点应关注其偿债能力。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指标分析: 1短期偿债能力分析。(1)流动比率:流动比率即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之间的比率,是衡量公司短期偿债能力常用的指标。一般来说,流动资产应远高于流动负债,起码不得低于1∶1,一般以大于2∶1较合适。其计算公式是: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但是,对于公司和股东,流动比率也不是越高越好。因为,流动资产还包括应收账款和存货,尤其是由于应收账款和存货余额大而引起的流动比率过大,会加大企业短期偿债风险。因此,投资者在对上市公司短期偿债能力进行分析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应收账款及存货的情况进行判断。(2)速动比率:速动比率是速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比率,即用于衡量公司到期清算能力的指标。一般认为,速动比率最低限为05∶1,如果保持在1∶1,则流动负债的安全性较有保障。因为,当此比率达到1∶1时,即使公司资金周转发生困难,也不致影响其即时偿债能力。其计算公式为: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该指标剔除了应收账款及存货对短期偿债能力的影响,一般来说投资者利用这个指标来分析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比较准确。 2长期偿债能力分析。(1)资产负债率、权益比率、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比率,这三个比率的计算公式为: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比率=所有者权益总额/资产总额;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资产负债率反映企业的资产中有多少负债,一旦企业破产清算,债权人得到的保障程度如何;所有者权益比率反映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所占份额,所有者权益比率与资产负债率之和为1;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比率反映的是债权人得到的利益保护程度。投资者在看财务报表时,只要看一下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无形资产总额这几项,便可大概看出该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状况,这三个比率只有在同行业、不同时间段相比较,才有一定价值。(2)长期资产与长期资金比率。其公式为:长期资产与长期资金比率=(资产总额-流动资产)/(长期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指标主要用来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及偿债能力,该值应该低于100%,如果高于100%,则说明企业动用了一部分短期债务来购置长期资产,这样就会影响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其经营风险也将加大,实为危险之举。 二、对利润表的分析 在财务报表中,企业的盈亏情况是通过利润表来反映的。利润表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和经营成果的分配关系。它是企业生产经营成果的集中反映,是衡量企业生存和发展能力的主要尺度。投资者在分析利润表时,应主要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一)利润表结构分析 利润表是把上市公司在一定期间的营业收入与同一会计期的营业费用进行配比,以得到该期间的净利润(或净亏损)的情况。由此可知,该报表的重点是相关的收入指标和费用指标。“收入-费用=利润”可以视作阅读这一报表的基本思路。当投资者看到一份利润表时,会注意到以下几个会计指标。它们分别是:“主营业务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在这些指标中应重点关注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净利润,尤其应关注主营业务利润与净利润的盈亏情况。许多投资者往往只关心净利润情况,认为净利润为正就代表公司盈利,于是高枕无忧。实际上,企业的长期发展动力来自于对自身主营业务的开拓与经营。严格意义上而言,主营亏损但净利润有盈余的企业比主营业务盈利但净利润亏损的企业更危险。企业可以通过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将当期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作成盈利,可谁又敢保证下一年度还有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入呢? (二)通过分析关联交易判断上市公司利润的来源 上市公司为了向社会公众展现自己的经营业绩,提高社会形象,往往利用关联方间的交易来调节其利润,主要分析方法有以下几种: 1增加收入,转嫁费用。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分析时,一定要分析其关联交易,特别是母子公司间是否存在着相互关联交易,转嫁费用的现象,对于有母子公司关联交易的,一定要将其上市公司的当年利润剔除掉关联交易虚增利润。 2资产租赁。由于上市公司大部分都是从母公司剥离出来的,上市公司的大部分资产主要是从母公司以租赁方式取得的。从而租赁资产的租赁数量、租赁方式和租赁价格就是上市公司与母公司之间可以随时调整的阀门。有的上市公司还可将从母公司租来的资产同时转租给母公司的子公司,以分别转移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利润。 3委托或合作投资。(1)委托投资。当上市公司接受一个周期长、风险大的项目时,则可将某一部分现金转移给母公司,以母公司的名义进行投资,将其风险全部转嫁到母公司,却将投资收益确定为上市公司当年的利润。(2)合作投资。上市公司要想配股其净资产收益率要达到一定的标准,公司一旦发现其净资产收益率很难达到这个要求,便倒推出利润缺口,然后与母公司签订联合投资合同,投资回报按倒推出的利润缺口确定,其实这块利润是由母公司出的。 4资产转让置换。一般来说上市公司通过与母公司资产转让置换,从根本上改变自身的经营状况,长期拥有“壳资源”所带来的配股能力,对上市公司及其母公司都是一个双赢战略。通常上市公司购买母公司优质资产的款项挂往来账,不计利息或资金占用费,这样上市公司不仅获得了优质资产的经营收益,而且不需付出任何代价,把风险转嫁给母公司。另外上市公司往往将不良资产和等额的债务剥离给母公司或母公司控制的子公司,以达到避免不良资产经营所产生的亏损或损失的目的。 三、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入、流出及其净额的报表,它主要说明公司本期现金来自何处、用往何方以及现金余额如何构成。投资者在分析现金流量表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金流量的分析 一些公司会通过往来资金操纵现金流量表。上市公司与其大股东之间通过往来资金来改善原本难看的经营现金流量。本来关联企业的往来资金往往带有融资性质,但是借款方并不作为短期借款或者长期借款,而是放在其他应付款中核算,贷款方不作为债权,而是在其他应收款中核算。这样其他应付、应收款变动额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就作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而实质上这些变动反映的是筹资、投资活动业务。这样当其他应付、应收款的变动是增加现金流量时,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就可能被夸大。 (二)注意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分配的状况 现金股利分配有很强的信息含量。财务状况良好的公司往往能够连续分配较好的现金股利,有一些上市公司虽然账面利润好看,但是利润是虚假的,财务状况恶劣,一般不能经常分配现金股利。 (三)“每股现金流量”这一指标反映的问题 “每股现金流量”和“每股税后利润”应该是相辅相成的,有的上市公司有较好的税后利润指标,但现金流量较不充分,这就是典型的关联交易所导致的,另外有的上市公司在年度内变卖资产而出现现金流大幅增加,这也不一定是好事。 现金流量多大才算正常呢?作为一家抓牢主业并靠主业盈利的上市公司,其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不应低于其同期的每股收益。道理其实很简单,如果其获得的利润没有通过现金流进公司账户,那这种利润极有可能是通过做账“做”出来的。投资者最好选择每股税后利润和每股现金流量净额双高的个股,作为中线投资品种。 总之,进行报表分析不能单一地对某些科目关注,而应将公司财务报表与宏观经济一起进行综合判断,与公司历史进行纵向深度比较,与同行业进行横向宽度比较,把其中偶然的、非本质的东西舍弃掉,得出与决策相关的实质性的信息,以保证投资决策的正确性与准确性。其他应收款的内容包括什么股票的预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都要小,这个大小是与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做比较的。如果预收账款远远大于营业收入,说明企业大量的预售了产品,没有及时交货,企业的生产出现了问题;如果预付账款远远大于营业收入,说明企业大量采购原燃材料和备品备件,企业资金占用太大了,经营不善;如果应收账款远远大于营业收入,说明企业外欠账太多,资金被其他企业占用,产品出现了大量的赊销;如果应付账款远远大于营业收入,说明企业欠账太多,有可能被债务压垮。其他应收款是指除了应收账款之外的一些可以转化为现金或者可直接用于支付债务的其他应收项目。以下是其他应收款的详细内容:1 应收利息:指企业在贷款、债券等投资活动中获得的利息收入。当企业借款给他人或购买债券时,会收到来自借款人或债券发行人的利息。这些利息属于企业的其他应收款。2 应收股利:指企业持有其他公司股票时,从所持股票获得的分红收入。企业作为股东持有其他公司的股票时,有权获得该公司的利润分配,这些分配收入属于企业的其他应收款。3 预付款项:指企业向供应商提前支付货款或服务款项。当企业提前向供应商支付货款或服务款项时,供应商承诺将来提供相应的货物或服务。在货物或服务交付之前,这部分已支付的款项属于企业的其他应收款。4 押金:指企业向他人支付的一定金额作为交易或合同履行的担保。当企业与他人进行交易或签订合同时,对方可能要求支付押金作为担保,以确保交易或合同的履行。企业支付的这些押金属于其他应收款。5 其他:除上述分类外,还包括一些特定的其他应收项目,例如应收租金、应收罚款等。综上所述,其他应收款的内容主要包括应收利息、应收股利、预付款项、押金以及其他一些特定的其他应收项目。这些项目都是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所涉及到的账务事项,对于企业的资金管理和经营决策有一定的影响。扩展资料: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其他应收款通常列在资产类项目中的应收账款下方,用于记录不同于应收账款的其他应收项目。这些项目具体的分类和科目命名可能会因不同企业而有所差异,但其本质和作用是相似的。其他应收款的管理对于企业的资金运作和风险控制非常重要,需要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