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实时汇率
1 美元(USD)=
7.2873 人民币(CNY)
反向汇率:1 CNY = 0.1372 USD
更新时间:2025-02-02 08:02:31
中国股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股市。1989年开始作为试点,本着试得好就上、试不好就停的理念建立。所以在1995年之前的
股市运作中,最大的利空通常是
中国股市试点要停、
股市要关门这类消息。后受“327国债期货事件”影响,
中国期货市场于1995年进行全面的整顿清理,
中国股市成为扶持的对象,这样股市才由此迎来了真正的利好,转而进入了大发展的时期。
中国股市最大的特点是国有股、法人股上市时承诺不流通,因此各股票只有流通股在市场中按照股价进行交易,然而指数却是依照总股本加权计算,从而形成操盘上的“以少控多”的特点。扩展资料T+1交割,T+1交收:交易双方在交易次日完成与交易有关的证券、款项收付,即买方收到证券、卖方收到款项。我国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对A股均实行T+1交收。涨跌幅限制:证券交易所为了抑制过度投机行为,防止市场出现过分的暴涨暴跌,而在每天的交易中规定当日的证券交易价格在前一个交易日收盘价的基础上下波动的幅度。-中国股市养老金进入中国股市了吗是的,根据中国
基金报的报道,春节不平静,据报道,瑞银旗下的瑞银(卢森堡)股票
基金-中国机遇(美元),截至1月底,贵州
茅台为该
基金的第五大重仓股,
基金持有市值816亿美元。与2020年底相比,该
基金持有贵州
茅台减少366%。据证券时报报道,实际上,在1月19日前,该基金持有的
茅台股份数目并未发生变化,这也意味着,这次减持主要集中在1月下旬。实际上,自1月以来,陆股通就开始不断减持
茅台,截至2月11日,陆股通持有
茅台1002511万股,持股占流通股比例为798%,连续两个交易日低于8%,上一次低于8%还要回溯自2020年3月30日。扩展资料:此前茅台也被外资基金减持2020年1月18日,据
美国资管巨头资本集团官网,截至2020年底,集团旗下的美洲基金-欧洲亚太成长基金持有贵州茅台71617万股,较三季度末的76118万股减少45万股。据悉,该基金是目前全球持有贵州茅台股份数最多的基金。截至2020年底,该基金持有市值为2189亿美元,折合14195亿元人民币。受此消息影响,茅台股价隔天大跌2%收报200941元一股,不过无伤大雅,因为一个月之后,茅台股价就涨到了2060元一股!金融界-春节突发!茅台又被减持,全球最大中国股票基金出手现在的中国与1990年的日本有什么区别入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既然证监会不鼓励老百姓拿自己的养老钱炒股,社保金入股市又是怎样的道理?“赔了算谁的”的疑问,注定永远盘旋在上空,尤其是在养老金缺口不断增大、延迟退休提上议程的当下,这种担心并非多余。的确,养老金和职业年金进入股市并非没有先例,发达国家也会拿出巨额资金进行全球投资,而且收益不菲。然而,中国股市的风险似乎早已超越了股市的一般风险——暴涨暴跌、牛短熊长,不仅无法承担经济晴雨表的功能,而且往往背离基本面,更像是上市企业的提款机。当政策市、内幕交易横行,如此高难度不亏已是万幸,又如何敢寄望能够增值?进一步说,如果为了实现增值而不惜利用内幕消息,大涨前买入、大跌前跑路,对那些普通散户公平吗?由此可见,相比一般投资渠道,股市风险较大,中国股市尤其如此。审计署刚刚披露,南方电网原副总经理肖鹏的亲属涉嫌利用多家电力供应商的内幕信息炒股,连续8年无一亏损、年均收益率近50%。这也许只是冰山一角,这样的害虫不除,价值投资就是一句笑话,社保金又如何斗得过这些稳操胜算的庄家?不过必须得说,即使如此也并非所有的机构都在赔钱。公开资料显示,2006年,
美国高盛集团、德国安联集团及
美国运通公司出资37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95亿元入股工商银行,每股成本122港元;中国银行则吸引苏格兰皇家银行、新加坡淡马锡控股、瑞银集团和亚洲开发银行投资,共5175亿美元(合人民币约403亿),收购价格122元。如今,这些外资机构无不在减持后赚得盆满钵满,笑纳数倍的利润。一、GDP比较:当前中国的GDP总量大约是
美国的三分之二。而在1990年,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前,其GDP总量约占
美国的三分之二。二、股市市值:目前,中国股市总市值仅占美国股市的约四分之一。而在日本经济泡沫时期,日本股市的总市值一度超过美国。三、城市化进程与房产需求:中国的城市化还在继续,对住房的刚性需求持续存在,这成为中国房市的一大优势。四、房价与GDP比值:从房价与GDP的比值来看,目前中国的这一比例高于1990年的日本。五、人口老龄化:中国面临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根据瑞银的统计,中国的“60后”人口高达245亿,这一代即将步入退休年龄。六、生产优势丧失:中国的劳动力优势和市场优势正在逐渐消失。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和市场竞争加剧,中国传统的生产优势正在减弱。七、经济结构:中国的经济结构虽然一直在向市场化改革方向发展,但仍然保留有许多计划经济时代的特征,如国有企业的重要地位和对关键行业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