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实时汇率
1 美元(USD)=
7.286 人民币(CNY)
反向汇率:1 CNY = 0.1372 USD
更新时间:2025-02-01 08:02:31
有啊。截止2022年12月7日,经查阅头条得知,近5日内该股资金总体呈流入状态,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平均成本为649元,空头行情中,目前正处于反弹阶段。
北汽新能源是一家国有控股高科技上市公司,是国内纯电动乘用车产业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市场销量最大、用户覆盖面最广、品牌影响力最大的企业。
汽车股“集体走红”大涨!华为“拉动”
北汽蓝谷涨超30%背靠大树好乘凉,
北汽蓝谷又“搞定”了60个小目标。 5月19日,
北汽蓝谷(SH:600733)发布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发行情况报告书,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实际发行数量为1,286,193,039股,实际募集资金总额为6045
亿元,扣除不含税的发行费用后,公司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603
亿元。 本次发行价格为470元/股,发行对象最终确定为12家,其中
北汽蓝谷的控股股东北汽集团控制的关联方北京
汽车、渤海
汽车分别获配612,528,276股和51,287,595股,获配金额分别为287,88829万元和24,10517万元,限售期36个月;其余股份由另外10名发行对象认购,限售期均为6个月。 公告显示,北汽蓝谷本次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面向场景化产品的滑板平台开发项目、整车产品升级开发项目、研发与核心能力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对于业绩持续下滑的北汽蓝谷来说,此时能够获批这样一笔定增,显然是利好,所以公告发布后,北汽蓝谷股价大涨,5月22日,北汽蓝谷股价上涨538%,收于548元/股。不过,对于北汽蓝谷长期的发展前景,外界并不看好,即便有了这一次“弹药补充”,北汽蓝谷想打赢一场翻身仗也很难。 国资大手笔“输血” 从此次定增规模来看,在
新能源车赛道不景气的当下,60亿着实不是个小数目,不过北汽蓝谷此次定增的含金量并不算高。 一方面,60多亿的定增中,有一半来自控股股东北汽集团控制的关联方,仅北京
汽车一家就认购了2879
亿元。 另一方面,12家参与定增的企业中,有一大半都有北京国资背景,还有几家就是单纯财务投资的机构,唯一值得一看的是“宁波梅山保税港区问鼎投资有限公司”,其背后的大股东是宁德时代,算是产业资本,但其认购金额仅2
亿元,且限售期同样为6个月,到底是产业资本看好北汽蓝谷发展,要与其进一步捆绑发展,还是作为合作伙伴“友情支持”,现在很难做出判断。 同时,470元/股的定增价格实在不算高,从报价情况来看,除了一家公司给出了503元/股的报价之外,其与公司基本给出的均是470元/股的报价,感觉并没有什么明显的抢购“热情”。 此次定增完成后,北汽集团依然是公司第一大股东,定增前,北汽集团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共计持有上市公司39%的股份,定增后,这一比例上升至4191%,北汽集团仍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 所以无论从什么角度看,此次定增都像是母公司对北汽蓝谷的一次“人工输血”。公告称,本次募集资金到位后,公司总资产和净资产将同时增加,资产负债率将有所下降。本次发行使得公司整体资金实力和偿债能力得到提升,资本结构得到优化,为公司后续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造血能力持续下降 从北汽蓝谷近两年的经营情况来看,其造血能力不仅差,而且还呈现持续下降的态势。北汽蓝谷2022年财报显示,2022年公司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的营业收入为5848
亿元,同比增长1732%;净利润亏损5465亿元,亏损扩大;扣非净利润亏损5838亿元,同样扩大;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522亿元,同比下滑2936%。 2022年其每股净资产仅132元,资产负债率7989%,已经逼近80%,而且从2019年-2022年,北汽蓝谷的资产负债率一直处于70%以上。现金方面,上市公司2023年一季报显示,期末上市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2572亿元,比2022年末减少了836855万元。 数据显示,2018年-2022年,北汽蓝谷上市以来累计亏损约170亿元,其中2020年至2022年,公司蝉联A股上市车企“亏损王”。今年一季度其单季亏损依然处于高位,达892亿元。 连年亏损,且亏损不断扩大,让北汽蓝谷不得不依靠连续定增维持经营,2019年,北汽蓝谷借壳上市时,以770元/股的价格,募集配套资金20亿元;2021年,公司以693元/股的价格,募集资金55亿元;2022年,北汽蓝谷发公告拟增发1286亿股,募集资金80亿元,最终获批60亿元。 这三次定增,北汽蓝谷总募资规模已经达到135亿元,但也无法弥补公司上市以来累计170亿元的亏损。而且北汽蓝谷前两次募资后的进度并不好,4月29日,北汽蓝谷发布公告称,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5G 智能网联系统提升项目”、“换电业务系统开发项目”的预计完成 时间由原定的 2022 年 12 月前延期至 2023 年 12 月前。 影响北汽蓝谷造血能力的因素显而易见——销量不振,2022年,北汽蓝谷销量仅5万台,绝大部分还是用于运营市场的EU系列,极狐销量惨淡。这导致北汽蓝谷产能严重过剩,2022年,北汽蓝谷三大基地设计产能52万辆,报告期内产能26万辆,产能利用率仅有50%左右,但从销量看,其产能利用率不足10%,这导致了极高的折旧成本。 这场翻身仗怎么打? 作为当年风光一时的
新能源整车上市第一股,北汽蓝谷现在的发展状况是颇为令人唏嘘的,而探究北汽蓝谷发展陷入困境的原因,有业内人士表示,北汽蓝谷其实不缺技术也不是没有制造能力,但体制机制不够灵活,产品定义能力缺失,而如果不能从体制机制上改革,很难打破困局。 干不好就换人,是企业经营的常见套路,北汽蓝谷也不例外。2022年11月,北汽蓝谷高层大换血,北汽
新能源副总经理、ARCFOX极狐
汽车总裁王秋凤因个人原因已经辞职,张国富、高建军、高健任公司副经理。三人与董事长刘宇、总经理代康伟、常务副总经理樊京涛一起组成了北汽蓝谷新的领导班子。 然而,体制机制不变,换人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目前,北汽蓝谷高层换血已有近半年时间,但外界并没有看到北汽蓝谷体制机制、组织架构、考核方式有太明显的变化,所以投资者对新领导团队难言信心。 换人的同时,北汽蓝谷也放弃单押极狐的方案,开始培育新品牌——考拉,虽然考拉目前是列在极狐之下,但其明显与极狐产品不同的画风,能够充分说明这是北汽蓝谷一次新的尝试,未来如果发展得好,成为一个独立品牌是顺理成章的。 至于极狐,北汽蓝谷自然也得再“抢救”下。5月19日,极狐阿尔法全新Hi版升级更名为极狐阿尔法S先行版,售价3298万元,在与此前阿尔法Hi高阶版(售价4299万元)配置相当的情况下,新车售价下调了10万元,对于如此巨大的差价,几乎官方宣布,对Hi版已购用户实际购车价格与新版车型价格的差额,直接全额返还。 这引发了一波舆论热议,可以说是极狐今年的一个流量高点了,但对于这一方案能为极狐带来的销量增长,大部分业内人士都并不乐观。此外,根据之前华为公布的消息,华为与极狐的合作将从Hi模式升级至智选车模式,这也是极狐自救的方案之一。 根据北汽蓝谷业绩说明会的内容,近两年,北汽蓝谷计划推出6-7款新车,包括将在7月初上市的阿尔法T森林版和阿尔法S森林版、将于三季度末上市的考拉,以及面向新生代家庭的SUV车型,2024年还将推出两款新车,代号为N50和N51;其中考拉、N50和N51都定位15万级市场。 新车规划不算少,但投放节奏缓慢,整个上半年北汽蓝谷似乎只有刚刚上市极狐阿尔法S先行版一款新车,其他两款极狐改款车型要7月才能上市,而去年就已经开始预热的考拉居然要拖到三季度末才能上市,这意味着北汽蓝谷今年能靠新车拉动销量的时间实在非常有限。 北汽蓝谷的改革按部就班,但市场还能给它留下多少时间呢?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壹条,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北汽蓝谷的股票为什么一直不涨跑赢大盘,汽车股回归“走红”表现。要点提示2024年第11周,汽车股整体表现实现反弹,一周平均股价由前一周的下跌3%转为上涨503%,跑赢中国三大股指,总市值涨至618万亿元;乘用车、
新能源&智能化和零部件
板块大面积飘红,一周平均股价涨幅均超过5%,分别为577%、551%和526%;经销商和商用车
板块虽然也是红多绿少,但一周股价平均涨幅均在4%以内,分别为34%和377%。2024年第11周,《汽车K线》统计在册的82只汽车股,整体表现实现反弹,一周平均股价大涨503%,总市值涨至约618万亿元。其中,实现上涨的个股数量多达66只,华域汽车持平,余下15只个股出现下滑。从总榜单来看,此次实现上涨的个股达8成,而涨幅超过10%的个股数量多达13只。其中,北汽蓝谷以3208%的周涨幅一骑绝尘;东安动力以2766%的周涨幅排在第2位;德赛西威、宁德时代和长安汽车分别以1936%、1456%和1441%的周涨幅排在第3~5位。跌幅方面,下跌个股的跌幅均未超过10%。其中,东风集团股份以619%的周跌幅领跌,蔚来美股、和谐汽车、上汽集团和福耀玻璃A股分别以379%、328%、247%和239%的周跌幅排在倒数第3~5位,余下下跌个股除广汇宝信外,跌幅均在2%以内。与此同时,三大股指全面飘红,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和恒生指数分别收涨028%、26%和225%。以下,《汽车K线》将统计在册的股票分为四大
板块,逐一进行分析。01 乘用车:北汽蓝谷一骑绝尘2024年第11周,乘用车
板块大面积飘红,一周平均股价增长577%,
板块市值达355万亿元。其中,上涨的个股共有22只,下滑的个股4只。具体来看,北汽蓝谷以3208%的周涨幅领涨该板块及总榜单;长安汽车和华晨中国分别以1441%和1379%的周涨幅排在第2、3位。消息面上,北汽蓝谷公司控股股东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北汽集团”)拟将其直接持有的公司全部股份对应的表决权,托管给其控制的企业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北京汽车”)。公告显示,本次股份托管后,北京汽车可以实际支配北汽蓝谷约387%的表决权,而北汽蓝谷的直接控股股东将由北汽集团变更为北京汽车。「来源:北汽蓝谷公告」北汽蓝谷还披露公告称,拟与北京汽车集团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平台公司北汽海蓝芯能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简称“平台公司”),平台公司注册资本39亿元,其中北汽蓝谷出资5000万元。根据公告,平台公司将作为管理与投资主体,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能科技有限公司及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合资公司北京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合资公司”)。该合资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其中平台公司出资39000万元,占比39%;宁德时代出资51000万元,占比51%;京能科技出资5000万元,占比5%;小米汽车出资5000万元,占比5%。合资公司成立后,将在北京投资建设电芯智能制造工厂。此外,根据工信部最新一期企业申报车型目录,由华为和北汽蓝谷联合打造的享界S9亮相,该车为纯电动轿车,共申报了3个版本,生产地址为北京市大兴区采育镇经济开发区采和路1号。据悉,该车将于今年4月在北京车展正式亮相,或在6月正式发布。或受上述消息影响,北汽蓝谷多个交易日实现上涨,并有两个交易日实现涨停。跌幅方面,东风集团股份以619%的周跌幅领跌该板块及总榜单,蔚来美股和上汽集团分别以379%和247%的周跌幅排在倒数第2、3位。消息面上,东风集团股份频频被公司控股股东东风汽车公司,通过港股通增持,截止3月15日,东风汽车公司直接及间接持有公司股份增至6,063,702,000股,约占总股数的7323%。「来源:上汽集团产销快报」上汽集团披露了产销数据,2024年1~2月累计产销分别为4335万辆、4527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596%、1606%。除广汽集团外,是前10大中国汽车公司中,唯一出现累计产销两位数下滑的企业。整体而言,乘用车板块表现最好,大面积飘红的表现和个股喜人的涨势,让该板块成为周涨幅最多的板块。02 新能源&智能化:大面积飘红,德赛西威领涨2024年第11周,新能源&智能化板块大面积飘红,一周平均股价增长551%,总市值仅次于乘用车板块,为185万亿元。具体来看,德赛西威以1936%的周涨幅领涨该板块;宁德时代和亿纬锂能分别以1456%和917%的周涨幅排在第2、3位。消息面上,宁德时代披露了2023年报,年内宁德时代营业总收入首次突破4000亿元、达400917亿元,同比增长220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简称“归母净利润”)44121亿元,同比增长4358%。同时,宁德时代拟派发年度现金分红和特别现金分红,合计派发现金分红超220亿元。「来源:宁德时代2023年度报告」跌幅方面,两只下跌个股分别为威孚高科和科大讯飞,前者周跌幅为035%,后者为026%。整体而言,该板块表现颇为突出,周涨幅仅次于乘用车板块。03 零部件:东安动力领涨,板块涨超5%2024年第11周,零部件板块以涨为主,一周平均股价增长526%,总市值增至4,40654亿元。其中,上涨个股6只,华域汽车持平,下跌的个股3只。具体来看,前一周领跌的东安动力,这一周以2766%的周涨幅领涨该板块;一汽富维和精锻科技分别以1123%和588%的周涨幅排在第2、3位。其中,东安动力的大涨主要得益于3月13日和14日的两个涨停,不过从消息面上来看,该公司并未发生重大事件。跌幅方面,福耀玻璃A股以239%的周跌幅垫底该板块,而其港股则以012%的周跌幅排在倒数第3位;玲珑轮胎以095%的周跌幅排在倒数第2位。「来源:福耀玻璃2023年度报告」消息面上,福耀玻璃披露了2023年财报,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3161亿元,同比增长1802%;归母净利润5629亿元,同比增长1837%。玲珑轮胎则披露了业绩快报,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165亿元,同比增长1858%;归母净利润1386亿元,同比增长37466%。整体而言,该板块表现可圈可点,尤其在东安动力的带动下,该板块平均股价涨幅超5%。04 商用车:中国重汽双双领跌2024年第11周,商用车板块大面积飘红,一周平均股价增长377%,总市值为2,34737亿元。其中,上涨的个股9只,下滑的个股4只。具体来看,亚星客车以101%的周涨幅领涨该板块;金龙汽车和安凯客车分别以841%和709%的周涨幅排在第2、3位。消息面上,亚星客车披露公告称,陈留平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独立董事及董事会专门委员会相关职务。与此同时,提名徐高彦为公司第八届董事会独立董事候选人以及董事会审计委员会主任委员候选人,任期与本届董事会任期一致。跌幅方面,中国重汽A股和港股分别以18%和091%的周跌幅领跌;宇通客车则以026%的周跌幅排在倒数第3位。END Views of AutosKline2024年第11周,汽车股整体走强,8成个股出现增长。尤其在乘用车、新能源&智能化和零部件板块的带动下,整个汽车股的一周股价涨幅超5%。其中、北汽蓝谷和东安动力作为这一周的两匹“黑马”,更是助力良多。文字为汽车K线原创,部分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号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同时,文章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股市风险大,投资需谨慎!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K线,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半年预亏发布:江淮有望盈利,北汽蓝谷继续巨亏北汽新能源汽车作为电动的汽车是非常能够得到市场的认可的,现在人们随着人们对环保的关注,由于各种政策的下发以及现行政策的实施,更多的人倾向于去购买新能源的汽车,北京汽车也是抓住了这个发展的机会,所以说一直鼓吹自己的新能源品牌,希望能够得到市场的认可,但是北京汽车新推出来的蓝谷一直在下跌,这就是因为北汽蓝谷并没有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但是这并不能否认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一、北汽新能源得到人们的认可。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以电力为动力的汽车,是非常能够得到市场的认可的,而且随着现在人们对于环保的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汽车尾气问题,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国家政策也逐渐倾向于限号限行的实施,因此,更多的人开始选择购买新能源汽车,这样才能够减少,对自己出行的影响。北汽蓝谷会不会成为蓝筹股排在前面的有“自主五常”,排在后面的就有“亏损五虎”。赛力斯、北汽蓝谷、江淮汽车、海马汽车、众泰汽车就是A股上市车企中的“亏损五虎”。基本上每次看亏损的榜单里,都少不了这五家车企。2023年转眼又过去了一半,各家车企又开始发半年业绩报告,让我们来看看“亏损五虎”的表现如何。赛力斯 预亏125-139亿元7月14日,赛力斯对外发布上半年年度业绩预亏公告。据公告显示:官方预计今年上半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39亿元至-125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营性损益的净利润预计为-193亿元到-18亿元。赛力斯的预亏其实并不意外。自赛力斯与华为合作推出AITO问界品牌以来,其亏损就在不断加大。据财报数据显示:赛力斯2019至2022年四年间亏损超百亿,其中2019年扣非净利润为-884亿元、2020年为-2308亿元、2021年为-2793亿元、2022年为-4296亿元。“卖得越多,亏得越多”的称号实至名归。另赛力斯自己推出的新品牌“蓝电”,销量也并不理想,首款车型蓝电E5上市后三个月销量分别为250辆、483辆、376辆。但是随着7月初赛力斯与华为共同成立“AITO问界销服联合工作组”,全面负责营销、销售、交付、服务、渠道等业务的端到端闭环管理,AITO问界的销量情况或许在下半年会有所好转。只不过,除了AITO问界之外,蓝电该怎么走才是赛力斯更加需要考虑的问题。北汽蓝谷 预亏18-21亿元7月15日,北汽蓝谷对外发布上半年年度业绩预亏公告。公告显示:2023 上半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1亿元到-18亿元;预计 2023 上半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265亿元到-235亿元。与之相比的是,北汽蓝谷2022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181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2038亿元。在销量方面,北汽蓝谷今年上半年累计销量是35191辆,上年同期是17010辆,同比增长了10688%。也就是说,销量见涨,但亏损还有扩大的趋势。北汽蓝谷方面给出了三个原因,一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价格不断下行,挤压利润空间;二是公司产品仍处于持续爬坡期,规模效应不足,产品成本持续承压;三是公司为应对市场竞争,提升产品及品牌竞争力,在技术研发、品牌渠道建设上持续投入,对公司业绩产生影响。但在编辑看来,问题还是出在产品层面。首先,目前北汽蓝谷的主销车型极狐阿尔法S和阿尔法T都已经上市超过一年时间,但销量持续低迷,说其还处于爬坡期实在有点说不过去,今年销量有所上涨主要源自于“森林版”的低价上市。而另一个销量希望的极狐考拉,在年初首秀之后,据说要等到三季度末才能上市,这无疑都让北汽蓝谷的整个上半年承压。江淮汽车 预计净利润15亿元7月15日,江淮汽车发布公告,经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 2023 年半年度江淮汽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15亿元左右,与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数据)相比,将实现扭亏为盈。预计2023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24亿元左右。江淮汽车终于扭亏为盈了,但这个扭亏还不够理直气壮。因为2023年1-6月份,江淮汽车确认影响损益的政府补助约48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约171亿元。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补助,江淮汽车可能还是亏损的。当然,从上半年的销量表现来说,江淮汽车还是亮点的。江淮一直以来最困扰的问题就是“商强乘弱”,但是今年上半年乘用车累计销售1625万辆,同比增长2909%;商用车累计销售1163万辆,同比增长636%。乘用车增速已经明显强于商用车板块。其中轿车同比大幅增长26602%,达到756万辆,与SUV销量旗鼓相当。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在纯电动乘用车方面,江淮汽车仍然延续同比下降趋势,上半年累计销售669万辆,同比下降1653%。江淮钇为能否取得成功,以及江淮与华为的合作将可能是江淮汽车下半年能否继续保持增长,最终实现全年扭亏的关键。海马汽车:预亏5000-7500万元7月15日,海马汽车发布预亏公告,预计2023年上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000到-7500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亿元到-125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亏损略有收窄。但值得注意的是,现在海马汽车的半年业绩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销量数据显示,海马汽车上半年累计销量17165辆,虽然同比增长3081%,但月均2000多辆的水平,在当前的赛道里,基本上可以算是一个“局外人”。海马汽车押注的是接下来的氢能源赛道。海马汽车7月14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搭载丰田电推系统的氢能汽车功能样车已试制下线,计划于2023年四季度开展小批量示范运营。所以,最大的悬念就在于海马汽车能否持续亏损到氢能真正落地应用的时候。众泰汽车 预亏2-3亿元7月14日,众泰汽车发布预亏公告,预计2023年上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到-3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27亿元到-37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大概率持平。关于业绩变动的原因,众泰汽车提到了亮点:一是2023 年上半年公司汽车整车销售收入增加,二是整车业务仍在恢复中,销量规模较小,因此整体业绩仍处于亏损状态。但有意思的是,今年以来,众泰汽车从未披露过汽车产销量,外界能够获知的只有4 月 和6 月 的时候,众泰汽车曾两次发布过的 T300 海外版出口新闻。而今年一季度上市的江南 U2到目前为止还未正式开售。因此,众泰汽车未来的汽车销售收入该如何增加,整车业务合适稳步恢复,现在看来都还是没谱的事儿。结合之前众泰汽车60亿元定增计划泡汤,众泰汽车实控人和管理层的动荡,恐怕今年内都难以看到扭亏的希望。写在最后:目前来看,江淮汽车最有希望率先在今年内实现扭亏,从现在的亏损队伍中脱离出去。而赛力斯和北汽蓝谷,仍有希望通过下半年的新车型来努力实现亏损的缩小。至于海马和众泰,依然找不到可以扭亏的确切理由。你对这几家车企有什么看法,不妨也来评论区一起交流探讨一下吧。(文/优视汽车 老炮)注:配图来自网络,权利归原作者所有,一并感谢!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优视汽车的立场。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优视汽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北汽蓝谷和北汽新能源关系是什么不会成为蓝筹股。虽然北汽蓝谷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领先企业之一,但其还未上市,因此无法成为蓝筹股。蓝筹股是指在证券市场上具有较高的市值、较强的盈利能力和稳定的股息分配的股票,通常是大型、成熟的企业,一般来说,企业需要在证券市场上稳定运营并取得良好的业绩表现,才有可能成为蓝筹股。北汽蓝谷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上市公司吗?北汽蓝谷不等于北汽新能源。北汽新能源是北汽蓝谷的子公司。北汽蓝谷由北京汽车总公司、北京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北汽鹏龙汽车服务贸易有限公司、华夏出行有限公司出资组建,北京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汽新能源”)成立于2009年,由世界500强企业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发起并控股。是国内第一家独立运营、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首批试点国企员工持股改革的新能源汽车企业。2018年8月8日,北汽新能源借壳上市对象SSTstriker发布公告称,公司中文名称拟变更为北汽蓝谷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百万购车补贴是的。北汽新能源是一家成立于新能源汽车综合服务提供商。业务涵盖新能源汽车整车及核心零部件研发、分时租赁、充换电运营、二手车置换等综合服务板块,旗下拥有BJEV、ARCFOX两大品牌,包括EC、EV、EX、EU等六大系列数十款产品。同时涉及,智能制造、能源管理、智慧出行、互联网+等多个战略新兴产业。更多同行分析,上企知道了解